当年招商建工厂笑脸迎人如今拆迁变违建黑脸送人,企业主何去何从:今日拆迁法律话题
相信不少企业遇到过这样的事,地方需要发展某个项目或产业时,总是抢着引进企业,提供各种优惠。一旦这个风口过了,这个项目或产业不吃香了,甚至落伍了,要被新的项目、产业所取代。此时,地方又会想办法把这些企业“送走”。
甚至个别地方还会故意为难企业,在拆迁补偿方面卡企业的脖子。这种笑脸迎人,黑脸送人的姿态,其实违背了引进企业盘活一方经济的初衷,也违反了诚信原则,更是违背了征收拆迁的相关法律规定!
笑脸:为增加就业,引进企业发展,一路绿灯,笑脸迎人!
2005年贵州省某县为提高经济产值,多创税收,创造一批就业岗位为减轻地区就业压力,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吸引省外商人到本地区投资建厂,同时给了一系列地方优惠政策,例如减免一定税收、建厂地区政府出面规划、银行贷款优惠等。
王先生家里是搞菌类山货培植加工并成品出售的,贵州地区适合培植这类产品,在考察情况之后决定去该县建企业。来到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是笑脸相迎,面对这些投资方,相关部门热情接待,把酒言欢。
很快,政府将城郊一块占地10亩的建设用地出让给王先生作为厂房生产建设使用,王先生办理了相关用地手续,并申请了建设规划许可等,着手投产建设厂房。
2006年厂区基本建设完毕,陆续投入生产,招聘的员工上百名。
黑脸:扩建城区让企业腾地,补偿差距太大
2017年上半年,该县政府准备扩大城区建设,需要将城郊周边土地征收进行建路、搞绿化等。王先生的厂房正好位于拆迁范围内。
正式的征收文件还没有公示,国土部门的工作人员倒是来到王先生厂里很多次,告知王先生这块地要被征收了。让王先生先停产,关于补偿等其他的问题“下来再说”。
这不就是赶着企业腾地吗?但不谈补偿又算怎么一回事呢?
王先生不明白,这十多年在这里合法经营生产,配合政府各项工作,一拆迁怎么态度180度大转弯了。当初进来,态度那么好,现在不需要了,就可以随便赶人走吗?王先生觉得企业搬迁没问题,但补偿一定要合理。
此后三个月,王先生没有停产,征收方也多次前来,就补偿问题进行了协商。但双方就工厂拆迁相关赔偿事宜和安置事宜无法达成一致,王先生认为征收方给的补偿方案与自己心里预期悬殊太大,很多补偿都不合理。
发难:不配合拆迁,多方为难,停产停业损失补偿不愿给!
王先生以为征收方后面会继续慢慢谈补偿,自己可以先干着,于是继续生产。但不久之后,工商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纷纷上门,检查王先生工厂各项工作,找出许多毛病,认为消防、环保不达标问题整改,并开出行政处罚罚单,这让王先生十分头疼。
直到2017年下半年,征收公告才正式出来。征收方也成立了专门的拆迁工作小组,并安排了一家评估机构来评估。
评估后,王先生产生了更多疑问,例如一些附属建筑物不予评估作价,停产停业损失不予补偿,企业没有安置补偿等等,都未得到解释。这次评估,没评出个所以然来。
王先生找到相关部门所谓的“熟人”,但大多数都避而不见他,曾经谈笑风生,现在是人走茶凉。王先生最终找到之前负责招商引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对方“之前招商引资对王先生他们的承诺,现在应当兑现,拆迁补偿应当合理合法评估”。
该负责人给王先生讲了一番大道理:拆迁工作是大事,希望王先生企业能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尽快签字搬离。对补偿的问题则避而不谈。
最终面临征收方逼迁,选择法律维权
紧接着,征收方采取了行动。王先生接到了综合执法部门下达的违章通知,对王先生厂房的一些附属设施建筑物认定为违章建筑,并限期3日内自行拆除。
事实上,这些附属建筑是在企业合法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的,之前跟有关部门申请过,而且相关部门多次视察也没有提出任何问题。
其实,王先生明白,征收方是以这样那样的问题来逼自己配合征地拆迁工作。面对极不合理的补偿,王先生并没有妥协。
多年经营,让他拥有了较强的法律意识,他当机立断,选择了法律途径维权,联系了拆迁律师团队介入,希望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的企业争取到合理的补偿。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为您推荐与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内容审核:王有银律师
来源:临律-当年招商建工厂笑脸迎人如今拆迁变违建黑脸送人,企业主何去何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