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第四篇,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第四篇是什么:今日拆迁法律话题
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第四篇
第十则:查处违法建筑,行政机关也要按照程序、履行审慎注意义务
【裁判要旨】: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程序合法作为实体合法的重要保证,是指行政机关作出任何行政行为,均应按照相应的法定程序进行,即使行政相对人违法在先,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也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行政强制法》第四章规定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程序,包括(1)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2)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3)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4)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等。由此可知,即使建筑是违法的,行政机关也不能随意拆除被拆迁人的违法建筑,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其次,行政机关如果强制拆除的话,也只能拆除被拆迁人的违法建筑本身,但是组成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里的其他物品仍然属于被拆迁人的合法财产,如果因为强拆行为给被拆迁人的合法财产造成损失,行政机关也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当然,如果行政机关能够证明自己的强制拆除是合法的,且手段、方式科学、适中,妥善保管屋内屋外产品,被拆迁人的财产损失是因为被拆迁人自身造成的,则行政机关对该损失可以不予赔偿。总而言之,行政机关在查处违法建筑时也要按照程序、履行审慎注意义务,对违法建筑中的合法财产进行清空和妥善保管。
第十一则:审查行政行为的“告知送达”及“起诉条件”
【裁判要旨】:行政行为是针对行政相对人或者与之有利害关系的人作出的,如果行政行为在相对人与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行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生效,那么对相对人与利害关系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使当事人知悉行政行为的内容,行政行为只有自书面送达相对人及其已知的利害关系人时才对其发生效力。未履行告知义务的行政行为属于无效的法律行为,但是针对不予告知送达这一程序行为本身是不能提起诉讼的。因为程序问题一般可以直接在实体中进行处理,法律并没有单独规定对程序行为本身的救济途径。
除此之外,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需要符合起诉条件,而对该条件的审查一般在立案阶段进行,但也可以在立案之后、法庭审理阶段进行。因为行政案件一般比较复杂,如果单独限定在某一阶段审查,可能不利于对当事人的保护。因此,法院在行政诉讼的任何阶段,如果发现在审理的案件不符合起诉条件的,都可以裁定驳回起诉。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第四篇
●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第四篇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十大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件裁判观点与文书指导
●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第一批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案例指导与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第四篇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判要旨及评述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为您推荐与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笫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知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合法的法律,农村村民的法律定义: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侵权纠纷与征收土地地上物补偿纠纷的区别,土地侵权赔偿计算依据是什么:今日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内容审核:索建国律师
来源:中国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例裁判要旨第四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