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别大意,谨防被套路,掉进这4大精心设计的“陷阱”!,“土地流转”:今日拆迁法律话题
土地流转别大意,谨防被套路,掉进这4大精心设计的“陷阱”:1、农民合同意识欠缺。2、口头承诺不轻信。3、改变土地使用性质。4、套取农业补贴。
近些年,国家支持土地流转政策,维护粮食安全。防止土地撂荒、闲置、无人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让土地流转起来,“流”出活力,承包、租赁给种粮大户,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既有效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又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基本原则进行,村民有权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直接归村民所有,村委会不应过多干预。承包方违反合同规定,村民有权单方面终止流转合同。
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提防各种的套路,防止上当受骗,维护好土地权益和个人利益。
土地流转别大意,谨防被套路,掉进这4大精心设计的“陷阱”:
1、农民合同意识欠缺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亲戚担保、村干部劝说、其他人干扰,口头协议、不签订正规流转合同和协议。
抓住村民“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的心理,村民出于对村干部、亲戚、村民的信任,仅仅口头协议,未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流转合同。口头承诺,无法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和利益不受侵害,一旦出现经济纠纷,无法提供有效证明,造成经济损失
农村的人情世故虽然较为复杂,一码归一码,土地流转程序不可少!
2、口头承诺不轻信
村民在流转土地过程中,牢记首要原则,土地流转是有偿行为,避免先承包、先租赁、后交租金,拖欠租赁费用,口头承诺说得天花乱坠,各种保证。农民切记在流转过程中,不轻信口头承诺。
比如:承包方想流转村民手中的10亩土地,承包方找理由、找借口,因手头资金紧张,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先种植土地,一年之后,赚到钱了,后付租金。
口头承诺,不可轻信,有两种可能:
(1)承包方种地赔了本,没赚到钱,容易跑掉;
(2)即使挣到钱,推诿扯皮、糊弄村民、一直推脱,形成恶性循环,从始至终村民拿不到一分钱。
农民在流转土地过程中,一定要牢记:
(1)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土地流转合同或者协议。
(2)先收租金或者定金,再流转土地。
当然,如果承包方真实有困难,却值得信任,一定要让承包方提供担保人,避免发生不愉快或者其他问题,“赔了夫人又折兵”。
(3)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个别人,打着土地流转的名义,租赁、承包农民手中的土地。对于土地的用途,法律条文有明确规定,农村耕地只能用于农业开发、农业种植,禁止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比如:承包方在租赁合同体现出,大面积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当农民将手中的土地移交给承包方后,承包方用于基础建设、挖塘养殖、大规模改造行为,改变了土地面貌和土地性质。
土地流转、租赁并非买卖,所有权仍归农民所有,承包方仅仅具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这一原则是对农民权益和利益的保护。
4、套取农业补贴
国家鼓励土地流转政策,总有个别人寻找政策存在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以土地流转的名义,租赁、承包农民手中的耕地,各种花言巧语、蒙蔽利诱,套取到补贴后,立马跑路,并非将租赁承包来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无论任何行业,任何项目,都会有人从中投机取巧,谋取不义之财。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牢牢将土地所有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擦亮双眼,维护好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土地流转是个坑,千万别跳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具体步骤是什么
●土地流转有哪些政策
●土地流转怎样才合法
●土地流转到底好不好
●土地流转是否合法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条件和程序
●土地流转的政策是什么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为您推荐与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内容审核:王四新律师
来源:临律-土地流转别大意,谨防被套路,掉进这4大精心设计的“陷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