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款如何交税,对于拆迁补偿金相关的涉税事项主要包括, 一、营业税 被拆迁单位和个人因拆迁取得的房屋或土地拆迁补偿费及其他补助费或补偿安置的房屋,除下列两种情况外,均应征收营业税。 1、被拆迁单位和个人取得政府财政部门支付的房屋或土地拆
对于拆迁补偿金相关的涉税事项主要包括, 一、营业税 被拆迁单位和个人因拆迁取得的房屋或土地拆迁补偿费及其他补助费或补偿安置的房屋,除下列两种情况外,均应征收营业税。 1、被拆迁单位和个人取得政府财政部门支付的房屋或土地拆迁补偿费及其他补助费,暂免征收营业税。 2、被拆迁个人因自用普通住房拆迁,所取得的补偿费或拆迁过程中发生的房屋等面积产权调换,暂免征收营业税。 二、土地增值税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8条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进一步规定,此处所称的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是指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 三、企业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的规定,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按4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1.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根据上述规定,只要企业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可不用在当年确认收入,视搬迁进展情况,可在规划搬迁次年起五年内确认收入, 1、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搬迁。 2、有新的投入计划或立项报告。此案中,由于企业提供了政府搬迁文件、搬迁协议、搬迁计划和重置固定资产的立项报告,根据上述文件,此项收入可不在当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很明显,企业当年多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四、印花税 由于印花税属于列举征收,而“搬迁补偿协议”不在列举范围内,此搬迁补偿收入也可以暂不缴纳印花税。
《土地增值税条例》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一)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 (二)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收、收回的房地产。
第九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 (一)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 (二)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 (三)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第二条 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一)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四)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
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夫妻按照拆迁补偿款的情况来划分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婚前为夫妻一方所有的房屋,原则上属于原房屋所有人的个人财产。 但是,如果拆迁资金包括对家庭人口的补偿,或者部分资金是对家庭成员配合拆迁给予的奖励,或者迁安置的房屋中考虑家庭成员的存在,以家庭为单位给予的补偿,由此获得的补偿应为夫妻共同财产,配偶应享有一定份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如果拆迁的房屋是私房,只要确定该房产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如果被拆迁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则拆迁补偿款当然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如果是个人财产,则拆迁补偿款也相应的归个人所有,不进行分割。如果被拆迁的房屋是公房,则要考察当地的拆迁政策,看补偿款中有没有考虑同住人的因素。 在许多地方拆迁补偿款是按照被拆房屋的面积为依据进行计算的,并未考虑同住人的因素。因此,此时的拆迁补偿款应归取得公房承租权的一方所有。如果公房承租权是婚后取得的,则补偿款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由双方进行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房产拆迁的补偿标准:房屋征收补偿费,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房屋征收周转补偿费,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房屋征收奖励性补偿费,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加以确定,不得任意更改。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拆迁补偿款如何交税的
●拆迁补偿款如何交税费
●拆迁补偿款交税吗?
●拆迁补偿款如何交税金
●拆迁补偿款交税标准
●拆迁补偿款交税比例
●拆迁补偿款交税按属地交还是公司所在地交税
●拆迁补偿款如何交税费
●拆迁补偿款怎么缴税
●拆迁补偿款应交什么税
●拆迁补偿款发放的流程怎么走,拆迁补偿款多长时间发放: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向哪个部门举报,骗取农业补贴举报上哪个部门: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拆迁多长时间可以拿到补偿款,棚改拆迁补偿一般多长时间到位: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拆迁补偿款不到位要怎么办,拆迁补偿不到位是否能解决: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企业房屋拆迁补偿款要交税吗,企业房屋拆迁补偿赔偿标准,企业房屋拆迁赔偿有哪些: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拆迁补偿款要交哪些税,拆迁款要交税吗?请问: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款如何分配?,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如何分配: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厂房拆迁补偿款要交税吗,拆迁补偿的房屋是否要交税?: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房屋拆迁补偿款怎么计算?房屋拆迁补偿费计算方式有哪些?:今日在线房屋拆迁、征收法律咨询
●拆迁没给补偿款怎么办,拆迁补偿款是给户主吗: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土地流转后政府征用补偿款归谁?农村土地自行流转遇政府征地怎么办:今日在线房屋拆迁、征收法律咨询
●房屋拆迁款到谁的账户啊,拆迁补偿款一般打到谁的账上: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土地征收补偿款的发放与管理?土地征收补尝费应怎样分配:今日在线房屋拆迁、征收法律咨询
●政府征收企业房产拆迁补偿款要上税吗,政府征地拆迁,拆迁企业取得的房产是否免税?: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宅基地多次转让合法吗??农村宅基地房多次买卖后拆迁补偿款归谁所有:今日在线房屋拆迁、征收法律咨询
●厂房拆迁补偿款要不要交税,工厂拆迁补偿标准工厂拆迁需要多少钱: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拆迁补偿款怎样缴税,政府拆迁补偿需要缴纳哪些税:今日拆迁补偿在线咨询
●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款归谁所有?农村房屋拆迁补偿额是怎样确定的:今日在线房屋拆迁、征收法律咨询
●家庭分配征地补偿费怎么分配,关于征地补偿款家庭分配问题?: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怎么分配,农村征地补偿款怎么分配合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来源:临律-拆迁补偿款如何交税,拆迁补偿款如何交税的
投稿:邹妍
内容审核:邓海凤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