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村拆迁前样子,猎德村拆了多少钱: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猎德村拆迁前样子,猎德村拆了多少钱
更多城市更新资讯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城市更新规划设计院
这是一片土地,一片即将拆迁的土地。
2007年7月,广州市规划局在网上公示了对城中村——猎德村用地范围的规划调整。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村落,保留着古祠堂、古石板街等大量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地方将面临拆除。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场改造,因为它涉及到两万多人的搬迁问题,其中7000名猎德村民,一万多人的外来人口。
更重要的是,猎德村的改造具有独特且唯一的历史意义——它将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城中村整村改造的项目。之后所有的城中村改造,都要依靠着猎德村的改造经验。
作为广州首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猎德村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广州几百万市民的眼光。
1、拆
2006年,百度网友在网上发帖问了一个问题:
边个知猎德是唔是要拆迁啊!
猎德村要拆,在当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人们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拆,怎么拆以及怎么过渡。
早在2002年,广州市政府就已经开始酝酿猎德村的改造,并做了前期的策划。
随着亚运的日渐临近,广州加快了城市建设的进程。2007年9月,位于珠江新城新城内的猎德村正式拆迁,拉开了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根据《猎德村旧村改造村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初步方案》的原则基本上是“拆一补一”,村民房屋回迁安置采用阶梯式安置方法,以四层为上限。即按证内基建面积不足二层的可补平二层,以此类推,四层及以上的按证内合法面积安置回迁。
按照计划,猎德村将在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全部回迁。
有人曾在村里做过一个调查:
猎德为什么要改造?
有的人说,亚运会要来了,要提升城市形象。
有的人说,猎德村太穷了,拆迁能致富。
有的人说,这是为了政绩。
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唯一不变的是,“猎德村必须改造”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怎么改,改造资金哪里来,又是一个问题。
猎德村的改造,采用的是自主改造的模式,改造的资金只能自己解决。由于是广州第一个 城中村改造项目,并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借鉴。改造资金从哪里来,是猎德村面临的第一个大难题。
借鉴于广州之前的危房改造经验,鼓励社会资金涌入改造工程当中。于是,社会资本,是猎德改造资金的重要来源。
天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猎德村改造总体方针已初步敲定,但具体规划方案正在细化中。按照改造总体方针,猎德村将在原地拆除重建。其中西片7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拆除作为商业用途,按照生地熟卖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款项用来满足城中村改造之需;而东片拆迁后主要用于安置村民(目前猎德村内共有3000多户、7000多户籍人口)。而在猎德村南边,还为集体经济留有一块土地用来建设一间酒店,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项目。
2007年9月,富力、合景泰富联手在广州土地拍卖会上取得珠江新城内规模最大的商业用地--猎德地块。该项目项目占地1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高达56.8万平方米,项目总地价达46亿人民币,总投资额高达100亿,创下珠江新城拍卖史上最大商业地块、最大建筑面积、最高投资额的记录。
拍卖金列入市财政预算支出,由市财政局按计划分批划拨到天河区财政局,再由天河区政府划拨到猎德村。
拍卖村里的地,换取村的改造资金,猎德村总算解决了钱的事。
2007年10月16日,近千名分工不同的拆迁工人已进驻猎德。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村落,承载无数人回忆的城中村,正式作古。
在离开旧猎德村的前一夜,村民李姨点了3支香,微弱的烟火照亮了潮湿昏暗的家中角落。一番祷告“祖宗有眼光,保佑我平平安安有新屋住”,然后转身离开,带着一丝伤感和无限期盼,一步步踏过村道沉淀数百年历史的青砖,走向猎德新篇章。
2、走
一场拆迁,背后是无数的众生相。
拆迁,让800多年历史的猎德渐行渐远。
"我们猎德村有800多年历史了,拆掉了有点可惜,大势所趋,只有拆掉。"37岁的猎德村民彭生如此说道。
“新房盖好村民都搬去那边,这边彻底拆除掉,好在村子里的人隔得不远,没事大家还是可以串门聊天,喝喝茶,不过高楼大厦住起来总感觉比村子里少了一些人情味,感情淡漠许多。现在亲戚很少能聚到一起,只有过节才能相聚。”
37岁的彭生,根据补偿方案,他将分得388平方米的回迁面积。
因为拆迁,我们一家3口只能挤在7平米的出租房。
“现在我家三口人就挤在7平方的小房子里,一家人吃住全在这里,这样的房子我一家人住了2年了。以前在聋哑学校那边住的房子有20多个平方,房租跟现在这个差不多,都是300多块。拆迁后村子里房子少,加上我这个算是小生意,房租就贵一些,换作以前这个房子根本没人租的,只能用来放杂物。我要有钱肯定也住大房子,没钱就只能住小房子了。”
因为猎德要拆迁了,在猎德生活了7年的刘早生不得不搬离。
村子拆迁,感情上接受不了。
“我出生在这里,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在猎德村里已经生活了41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在这里成长,成家,娶妻生子,村子里一切都熟悉了,突然要被拆掉感情上有点接受不了。”
41岁的李先生获得了230平方米的回迁面积,但因为没有了土地,也没有工作,失去了稳定的收入,对未来的生活非常担忧。
年纪大了,住进新房就跟笼中鸟一样。
“农地被改造了,公路架到村四周。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到处都是私家车,弄得浓烟滚滚,我们只好把门锁起来,密不透风。遇上难得的好天气,老头就一个人到外面的珠江边上走走,我腿脚不好,只能在家了,基本是看电视过的日子。想到了拆迁,要入住十几二十层高的新居里,像我这样的老人家还是挺担心的,出个门基本成了困难,或者这就是笼里的小鸟。”
73岁的李阿婆,并不喜欢改造后的生活。
3、留
房子可以拆,但根不能拆。
有800多年历史的猎德村是目前广州老八区保存最完整的水乡。穿村而过的猎德涌水面相当宽阔,河涌两岸有数十株数人合抱的大树,沿岸分布约十座具有岭南风格的清代祠堂、家庙和家塾,附近有市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龙母庙。珠江新城建设中,这里的人文景观如何保护,猎德村所面临的命运一直为大家关注。
“CBD就一定都是高楼林立吗?没有本土的文化、个性、色彩吗?”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有些激动地说:“看到消息,我很悲哀。猎德村不应全部铲平、消灭!而应该是更新,保持原有文化。
大拆大建的猎德,在文化上的保护,并没有让人满意。
根据改造规划,猎德村现存约10座清代宗祠将被悉数拆除,其中重要的5座祠堂将移位重建。
据猎德村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设计单位对河涌西岸26米建筑给出了一个带安徽民居风格的方案,“这个体现不了岭南水乡风貌”,当即被否。
沿河涌两岸分布的祠堂是村民日常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多少年来,他们在祠堂里议事、设宴、祭祖、唱曲、舞狮、踢毽子、闲聊、午休,日复一日……年龄稍大的村民对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祠堂有着很深的感情,谈到重修,这些村民大都表示不能理解。
尽管所有的宗祠都被拆除,但也进行了一定的补救:一是以龙母庙为中心保留了有价值的建筑,将村内的重要祠堂、庙宇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民居等沿猎德涌重新布局,进行异地复建保存;二是恢复猎德涌两岸的水乡风貌;三是延续了百年的传统赛龙舟风俗,在复建区的西北角与猎德涌相连处拓宽了龙舟池。
物质文化的重组重修,并没有弥补到文化上的缺失。
重建后的建筑群体失去了原真性,村落的整体风貌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岭南水乡转变成了高楼大厦,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石板街被拆除,村落原有的亲切肌理、建筑空间尺度感消失,历史文脉基本消亡。
重建意味着重新开始,新的历史文化需要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下,重生并延续下去。
4、回
三年的回迁之路,不算坎坷,但也不算顺利。
2007年11月27日,猎德拆迁接近尾声,但在之前,有5户村民拒绝签署拆迁安置协议而被猎德经济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村集体)起诉至天河区人民法院,其中有一户在调解后达成协议,最终只剩下了4户。这四户也因迟迟不肯签约,导致了拆迁进度有所减缓。
李生是这次事件的主要人物,这次猎德改造中他名下共有240平方米的无证面积,他强行要求这些无证面积也要按“拆一补一”的原则进行补偿。
但村集体则认为:他一直以来与村集体不和,对公共事业向来持反抗态度。全村村民的无证面积都是按1000元/平方米的标准补偿建筑成本,村集体不可能为他一个人开这个特例。
在法庭上,李生曾拿出过一份拆迁安置面积表,指出其中多个名字,说某某人是村集体的经理(即社长),盖有七八层明显也是违章建筑,但还是按“拆一补一”原则进行安置的。他认为村集体不公平。
但法官认为“与本案无关”,拒绝认可这份表格。
和所有的拆迁结局一样,那些“坚守”土地的人,最终还是妥协了。
2007年12月10日,新鸿基正式加入该项目的开发团队。合景泰富的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解释和新鸿基的合作是由于“新鸿基拥有丰富的商场及物业管理经验,可以优势互补。”
但彼时,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当时国内开发商资金链条已显吃紧之势,才引进了资金实力雄厚的港资大鳄新鸿基。
2009年8月23日,在沉寂两年之后,猎德村项目终于宣告破土动工。在猎德村项目动工仪式上,官商云集,相关负责人都出席了开工仪式。
一年后,猎德村终于迎来了回迁。
2010年,9月1日。广州首个整体改造城中村——猎德村正式启动回迁,在复建李氏大宗祠前的广场,摇珠机将在阳光下连轴转“工作”10天,将6000多套复建房分配给7000余名村民。
有人曾算过,按照当时珠江新城的房价,平均1.5分钟即摇出1名百万富翁。
5、终
融入城市,一直都是猎德村民的愿望。但这个愿望直到他们的土地被征收之后,才得以实现。
回迁当日,为了表示猎德村融入珠江新城CBD的坚定信念,猎德村集体班子特意统一穿西服打领带迎宾。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是最早进行广州城中村规划建设管理对策研究的学者,李立勋认为城中村的改造和旧城改造完全不一样,需要涉及到农民的整个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包括他们目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出路。
“城中村改造是把农民变成居民,农村变城市,农村管理变城市管理,这才是城中村改造的最根本目的。而不只是改善居住环境。”
作为改造的第一个城中村,“村民满意、政府不花钱”的猎德模式,在许多方面无疑都具有标本意义,但仍旧不可复制。
2014年下半年,猎德的领导班子重组,此事对媒体一直保持低调。原因可能是曾担任村委书记30年之久的猎德经济发展公司董事长,自2012年4月出境到加拿大,连续20个月不参加党组织生活,被给予党内除名的处分。
这个不光彩的尾巴,给猎德模式村落改造添了几分阴影。
改造后的李阿姨,就彻底过上了收租的生活,自己的儿子就在本村的物业公司上班。除了收租,李阿姨做的最多的事是邀请亲戚过来参观自己的家。每当亲戚问起是哪条村的时候,李阿姨都会大声地回答道:
不是村,是城里,城里。
来源:旧改阿张
老规矩,评论+转发或私信可进群(城市更新交流群)领取旧改资料!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猎德村 拆迁
●猎德村拆迁多少一平方
●猎德村拆了多少钱
●猎德村改造前后
●猎德村旧改是哪个开发商介入
●猎德村 旧改
●广州猎德村拆迁每户赔多少钱
●猎德村拆迁补偿方案
投稿:罗和
来源:头条-猎德村旧改往事:拆迁背后的众生相(拆、走、留、回、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