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征收补偿协议“陷阱”的理性分析——被征收人不做法盲!:今日拆迁法律话题
只要广大被征收人保持头脑的冷静、清醒,遇事先咨询律师的意见,再行动。那么,此类陷阱即便出现,都能被专业的维权律师一一识破并予以彻底的摧毁。
众所周知,征地拆迁维权的决定性步骤,就是与房屋征收部门签订补偿协议。
通常情况下,补偿协议的签订,意味着维权的结束。作为被征收人代理人的律师至此也会与委托人终止委托代理协议,全案落下帷幕。
因此,补偿协议作为万里长征中的最后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在我国,政府会与被征收人口头约定协议内容吗?
关于征收补偿协议,说白了,就是被征收人和政府房屋征收部门签订的合同。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精神,政府是房屋征收的主体。
那么在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选择口头与被征收人达成协议么?当然不会,因为口头的协议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也没法用。
所谓的“陷阱”,无非是说政府可能会在协议的某个具体内容上“忽悠”被征收人,最终又出尔反尔。
但这里想说的是:
首先,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毕竟政府房屋征收部门是有其公信力与起码的“诚实信用原则”的。
其次,被征收人只需记住一点即可规避掉此类陷阱:没有落实在协议文本中的,一律视为没有。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这种朴素的道理,相信普通老百姓也是有的。
2、在我国,政府会与被征收人签空白协议吗?
除非被征收人确系法盲,否则没有谁会在没有约定明确合同内容的空白协议的尾部签字按手印,之后正文部分任由合同的另一方随意填写。
很负责任地说,在实践中这样的情形是极少发生的,政府就是政府,不是诈骗集团。
3、在我国,政府会在拆迁协议中加入违约责任条款吗?
实践中,基本上没有哪个政府部门会在其提供的格式协议文本中加入所谓的违约责任条款。
因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为行政合同,一般不会发生履行争议。
即便发生,也会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走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途径来解决。
通常,房屋征收部门是不会允许被征收人随意在协议文本中增加内容的。违约责任条款的说法,可行性着实不大。
4、在我国,签完即被拿走协议?
所谓合同,一定是合同双方各执一份,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而非法律常识问题。
签完字的东西自己手上没有,岂不是要落入任人宰割的局面么?
实践中,确实有极少数当事人会犯这样的错误。在稀里糊涂,没有看清文本内容的情况下就进行了签字、按手印,事后又强调自己没看清,或者被胁迫了。
这样的情况,再想挽回难度会非常大,被征收人万万不可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综上所述,签订征收补偿协议的这最后一步中确实存在遭遇“陷阱”的风险,但客观公正地说,真正掉进陷阱里去,也不容易。
只要广大被征收人保持头脑的冷静、清醒,遇事先咨询律师的意见,再行动,那么此类陷阱即便出现,都能被专业的维权律师一一识破并予以彻底的摧毁。
不做“法盲”,让陷阱白挖,是律师与当事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同时,征收补偿的协商环节毕竟是要由当事人和政府部门共同来完成的,很多时候签约时律师并不在场。这就要求当事人务必学好维权所需的法律知识,密切与律师沟通配合。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我国关于征收补偿协议“陷阱”的理性分析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在遇到拆迁不公平时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本文内容还没有解决您遇到的问题,可以电话或者留言咨询专业的拆迁律师。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为您推荐与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内容审核:索建国律师
来源:临律-我国关于征收补偿协议“陷阱”的理性分析——被征收人不做法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