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下滑2025,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反倾销形式有何特点,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反倾销形式特点如下:1、被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数量均远高于其他WTO成员。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超过发达国家。3、金融危机爆发后,对
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反倾销形式特点如下:
1、被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数量均远高于其他WTO成员。
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超过发达国家。
3、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华反倾销在短期内不仅增幅大,而且与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增多。
4、涉案反倾销商品范围广。
5、我国成为动用反倾销规则较多的WTO成员的主要反倾销对象。
6、对华反倾销制裁会发生消极连锁反应。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做为国际贸易摩擦表现的一个方面,反倾销是在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盛行的大环境下发生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构成了我国当前频繁遭遇外国反倾销的外部成因,而外向型经济存在的问题构成了我国出口商品被反倾销的内部成因。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中国近来遭受反倾销迅速增加。
首先,世界贸易下滑导致反倾销剧增。
其次,中国外贸率先止跌回升,使其出口商品成为国外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二)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
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出口市场过于集中;2)主要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3)对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顺差过大。
(三)出口导向战略带来的弊端。我国政府一直把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扩大出口,各级政府都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出口创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开放,中国还付出代价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第四十条 反补贴税适用于终裁决定公告之日后进口的产品,但属于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第四十一条 反补贴税的纳税人为补贴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
第四十二条 反补贴税应当根据不同出口经营者的补贴金额,分别确定。对实际上未被调查的出口经营者的补贴进口产品,需要征收反补贴税的,应当迅速审查,按照合理的方式确定对其适用的反补贴税。
1.被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数量均远高于其他WTO成员。
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超过发达国家。3.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华反倾销在短期内不仅增幅大,而且与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增多。
4.涉案反倾销商品范围广。
5.我国成为动用反倾销规则较多的WTO成员的主要反倾销对象。
6.对华反倾销制裁会发生消极连锁反应。
一、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做为国际贸易摩擦表现的一个方面,反倾销是在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盛行的大环境下发生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构成了我国当前频繁遭遇外国反倾销的外部成因,而外向型经济存在的问题构成了我国出口商品被反倾销的内部成因。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中国近来遭受反倾销迅速增加。
首先,世界贸易下滑导致反倾销剧增。
其次,中国外贸率先止跌回升,使其出口商品成为国外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二)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
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出口市场过于集中;2)主要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3)对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顺差过大。
(三)出口导向战略带来的弊端。我国政府一直把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扩大出口,各级政府都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出口创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开放,中国还付出代价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二、应对建议
由于反倾销能够直接限制到具体的企业对进口国的出口,所以反倾销成为进口国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的所采用的主要手段。虽然反倾销应诉的主体是企业,但针对当前频频来袭的反倾销,我国各级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中介组织和企业应携手一道,积极应对。
1.强化应对反倾销意识和研究应对策略。
2.企业自行主动预防。
3.调整企业外向经营模式。
4.国家加强对出口商品的宏观调控。
5.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倾销的应诉和起诉机制。
6.改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及资料:
[1]党军冯*宪,《国际贸易摩擦现状及我国的对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7期
法律分析:反倾销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或者要求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法律依据:《反倾销协议》 第二十八条 初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下列临时反倾销措施:一、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二、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法律分析:措施的行为性质不同:倾销和补贴这两种行为都属于不公平竞争行为;保障措施所针对的行为是一种在公平竞争条件下的行为。反倾销对进口国产业所受损害程度的要求是“重大损害”,而保障措施要求的是“严重损害”。措施使用的对象不同:反倾销使用面最广,可以针对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国家或混合经济国家的产品出口行为;保障措施可以针对任何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对更有威胁性。措施具体执行的手段不同:反倾销措施的最终执行方式是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保障措施的执行方式可以包括提高关税、禁止进口、对进口产品实行许可证或配额的数量限制以及特别行政审批手续等各种手段。联系:反倾销和保障措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进口国保护本国工业、限制进口产品而设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即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条 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法律分析:(一)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我国外贸交易而言,借助国际经济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安全,在这一方面,没有指定被保护的对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借助正规渠道购买他国的专利,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出于充分发挥国际经济法的考虑,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第一点,有关于创新方面,要培养企业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创新是前提,为此,要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加快企业创新步伐,使企业研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第二点,在注意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要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通过正规途径申请产品专利。如果有其他人盗用自己的专利,可以把法律作为武器,发起法律诉讼,进而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三点,对于外贸纠纷方面,关于这一内容,企业要深入挖掘法律内涵,了解其含义,以便在发生贸易纠纷时,有法可依,借助法律的正规渠道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二)应对倾销与反倾销对于市场的运作而言,不论是倾销,还是反倾销,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都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有关于倾销这一内容,是这样介绍的,卖方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将大量低于市价的产品投放至市场,使买方市场呈现出混乱状态,不利于市场平稳的运行下去。而关于反倾销,则与之相反,买方出于预制倾销情况的发生,会使用一定的市场调节措施,一旦方式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如下例子可以思考。在我国加入世贸伊始,由于产品成本比较低廉,为此销售价格也很低,因而很容易进入其他国家,对此,买方就会采取反倾销的手段,减少我国产品的进入。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就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比如深入了解国际经济法,使用其所蕴含的反倾销条例为武器,切实保护企业权益,同时配合买方调查,消除其对我国误解,一旦出现不公正现象,要进行投诉,以保证调查结果是公正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定位。法律依据:《维也纳公约》第一条 本公约适用于国家间之条约。第五条 组成国际组织之条约及在一国际组织内议定之条约,本公约适用于为一国际组织组织约章之任何条约及在一国际组织内议定之任何条约,但对该组织任何有关规则并无妨碍。
1、贸易保护再度兴起。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特别是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持续疲软,导致世界性的贸易保护再次盛行。在关税壁垒日渐削弱的情况下,一些国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90年代,世界反倾销案平均每年发生232起,2000年增加到251起,而2002年则猛增至348起。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且产品销售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容易成为反倾销的目标。
一、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影响日趋严重
1、案件数量迅速增长。据世贸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年均6.5起,猛增至现在的30.5起,2001年达到创记录的67起。截至目前,国外对我国共实施了552起反倾销,案件总数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量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6%增至现在的14%左右。
2、涉案商品范围日益扩大。80年代,国外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指控大多是小商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后来扩大到矿产品、工业制成品等,目前已扩大至化工、轻纺、机电等4500多种商品,几乎涉及到我国出口商品的所有类别。
3、被征收的反倾销关税税率越来越高。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呈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平均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有的则达到百分之几百乃至上千。2001年,欧盟理事会对我国数十家企业节能灯产品征收了200%以上的反倾销税;同年,埃及指控我国陶瓷餐具存在倾销行为,终裁时征收了305%的反倾销税;墨西哥曾对我国鞋类产品进口征收高达1105%的关税。高额的反倾销关税使我国相关企业不得不放弃在出口国已有的市场份额。
4、涉案金额不断提高。80年代,外国对我国反倾销案件中,没有一件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也不足10件。进入90年代,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案件不断增加,上亿美元的大案也屡见不鲜。不久前,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我国出口的木制卧室家具存在倾销行为,涉案金额近10亿美元。截至目前,国外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影响我国出口累计已达170多亿美元。
5、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80年代,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欧共体国家、美国等。进入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伊朗、智利等也纷纷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截至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实施了反倾销。
●招商引资下滑原因
●招商引资下一步举措
●招商引资2021
●招商引资下步打算
●招商引资突破
●招商引资逆势上扬
●招商引资难度大如何解决
●招商引资政策“变脸” 企业投资进退两难
●招商引资下步计划
●招商引资进展
●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反倾销形式有何特点
●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反倾销形式有何特点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情况调查
●我国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的实例和影响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出口产品被反倾销案例
●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我国出口遭遇反倾销的案例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招商引资下一步举措,招商引资逆势上扬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范雪
内容审核:李站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