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 环保拆迁 集体土地 企业 国有土地 强拆维权 工程占地 农田征收
电       话: 400-1598098 咨询热线: 13811117637

全国优秀裁判文书|生态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侵权责任法环境污染责任案例: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 发布时间:

    2024-07-25 03:47:17
  • 作者:

    圣运律师
  • 字体大小

    []

全国优秀裁判文书|生态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裁判要旨】1 肖某开、肖某波实施上述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定机关或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遵义市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提起本案环境民事检察公益

全国优秀裁判文书|生态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侵权责任法环境污染责任案例: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一、全国优秀裁判文书|生态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裁判要旨】

1.肖某开、肖某波实施上述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定机关或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遵义市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提起本案环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符合法律规定,且不受行政机关是否先期作出行政处罚、采取行政措施的制约,这正是国家为更加全面、严格地保护生态环境而特别设立环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体现。

2.对本案环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体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问题,应当在执行阶段积极构建起“责任人修复+政府监管履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检察院监督”的新型复合治理路径。

【案件基本事实】

2015年下半年,肖某开、肖某波商议利用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以肖某波名义发展水产养殖,二人通过选址,决定在八一村闹牌组临江河坝修建鱼塘。后该鱼塘因涉嫌违法建设、影响行洪安全而在2019年4月份被拆除。

2015年年底,肖某开和肖某波在修建山庄时,未经允许私自占用了关龙山天然溶洞、习酒镇新园村土谷房组的集体土地以及钟某奇等人的土地。

2016年5月18日,习酒镇国土所、控违办对该违规建筑进行调查后,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停止违建,告知建设需要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和建设许可,山庄建设因此停工一个多月。在此期间,肖某波以村集体经济发展娃娃鱼养殖为由,于2016年8月22日向习酒镇政府提交了水产养殖申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及观龙山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申请建设观龙山水产养殖基地。

2016年11月23日,习酒镇人民政府组织村镇建设中心、国土所等相关人员召开规划审查预审会议,会议讨论决定对肖某波修建观龙山养殖场的申请不予审批,对其未批先建的行为认定为违法用地。肖某开、肖某波在其申请过程中及之后,仍继续修建观龙潭山庄,习酒镇国土所、控违办工作人员多次巡查,并对肖某波进行警告和训诫,多次督促肖某波停止违法建筑行为。

2017年5月22日,习水县国土局及住建局派人到观龙潭山庄调查,告知肖某波停止违规建设,肖某波表面上答应停工,等工作人员离开后又安排工人继续建设,最终观龙潭山庄修建完工并对外营业。

2019年5月2日,习水县自然资源局委托弘扬公司测绘,结果显示八一村观龙潭山庄建设占地面积1807.2平方米,主体房屋面积1154.41平方米,占用国有溶洞面积823.65平方米,寺庙占地面积227.35平方米。肖某波、肖某开修建观龙潭山庄改变了溶洞附近山涧地势,养殖娃娃鱼修建的鱼塘和堡坎阻碍流水,在2019年9月9日溶洞涨水时,因排水不畅,水流从堡坎直接流出,淹没了公路,导致车辆和行人无法通行,同时冲坏了公路基础设施。

(2019)黔0330刑初309号刑事判决书判决肖某开犯寻衅滋事罪、妨害公务罪,肖某波犯寻衅滋事罪。二审法院(2020)黔03刑终181号生效刑事裁定书对上述观龙潭山庄修建过程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影响、损害后果等基本事实予以查明、确认,并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受习水县水务局委托,中水公司于2019年12月1日作出《习水县习酒镇八一村鱼塘及观龙潭山庄洪水影响评价》,认定观龙潭山庄属于临河建筑物及跨河建筑物(观景台及过道跨过观龙潭河道),“根据观龙潭溶洞断面行洪能力分析,山庄建成后使5年一遇洪水壅高2.19m,因此观龙潭山庄修建后对观龙潭溶洞河段有壅水影响。”

2019年11月15日,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公告本案相关情况,公告期内未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遂以前述诉讼请求提起本案检察公益诉讼。

受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委托,具有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施工资质的102地质队于2020年1月20日作出《生态修复评估报告》,结论为:1.确认肖某开、肖某波违法占用国家、集体土地及溶洞修建建筑物等对原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生态修复方案主要内容为拆除违法建筑、对岩溶通道进行修复及把溶洞以外拆除违法建筑的区域进行修复,修复到基线水平预计需要3年的时间,修复成本为1606294.59元。2.本次违法建筑总计破坏面积共约2703㎡,其中溶洞外部集体土地损毁面积为1676㎡……5.根据现场调查及地形测量,违法建筑物压占土地资源面积约2703㎡。6.修复措施及工作手段。拆除评估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物、养殖场等,对溶洞中的岩溶水流通途径进行修复。

2020年4月,102地质队提交补充说明,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观龙潭山庄在建设和经营期间造成生态环境受损期间服务功能损失79613.8元。遵义市人民检察院通过申请遵义市环境公益诉讼专项账户资金向102地质队总计预付鉴定费128000元。

【原告诉讼请求】

遵义市人民检察院一审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肖某开、肖某波共同承担违建观龙潭山庄致生态环境损害的生态修复费用1606294.59元;2.判令被告肖某开、肖某波共同赔偿违建设施观龙潭山庄经营期间排污的期间环境服务功能损失79613.8元;3.判令被告肖某开、肖某波共同承担违建设施观龙潭山庄地质环境损害及生态修复评估费用128000元;4.判令被告肖某开、肖某波就违建观龙潭山庄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法院裁判】

一审判决:一、限被告肖某开、肖某波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等第三方机构着手实施观龙潭山庄及附属设备设施拆除和补植复绿等生态修复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当制定施工方案并提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施工范围、施工方式、修复内容等应当以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二地质大队作出的《习水县观龙潭地质环境损害及生态修复评估报告书》制定的修复方案为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应当特别关注在案涉工程所处地质环境条件下安全施工,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逾期未完成对外委托,则被告肖某开、肖某波应当立即向遵义市环境公益诉讼专项资金账户预付生态环境修复费1606294.59元;二、限被告肖某开、肖某波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赔偿生态环境受损期间服务功能损失79613.8元,该款汇入遵义市环境公益诉讼专项资金账户;三、限被告肖某开、肖某波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向遵义市环境公益诉讼专项资金账户支付鉴定费128000元;四、限被告肖某开、肖某波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在遵义市市级以上媒体就违法建设观龙潭山庄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内容由本院审定。

【争议焦点评析】

一、肖某开、肖某波实施了环境侵权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

1.肖某开、肖某波的行为破坏了土地及林木资源

本案中,经102地质队现场查勘,肖某开、肖某波违法修建观龙潭山庄,压占林地、未利用地及少量耕地共计1676㎡,完全改变土地类型和土地用途,造成占地范围内土壤、乔木重度损毁,耕地种植功能、林地水土保持功能、未利用地农用功能整体丧失的损害后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严重侵害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承包人享有的土地权利。被压占土地的性质、流转方式、权利主体等因素不影响对肖某开、肖某波占地建设行为违法性的认定。

2.肖某开、肖某波的行为破坏了溶洞特有的环境功能和生态价值

国家保护自然溶洞等地质遗迹,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大省,而溶洞则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洞内岩溶、暗河、动植物、气候等环境要素有机组成小微型生态系统。溶洞既是蛇虫、蝙蝠、大鲵、鱼虾等动物和蕨类、菌类等植物的天然栖息地和生长地,也是锡、锰、镁、铝等矿藏甚至钽、镭、铀、铌等稀有元素的聚集地,还是地下水资源的存储室和天然的恒温仓库,具有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价值。

案涉溶洞所在关龙山岩壁于2016年经普查评定为一级旅游资源,其特有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环境价值依法应予保护。肖某开、肖某波采取硬化、浇灌、碎石、构筑、添附等方式违法改造、无序开发关龙山溶洞,改变洞内天然构造和空间形态,将洞穴变为私人酒窖,造成部分石芽、钟乳石永久性损毁灭失,影响洞内由水、气候形成的微环境和洞生动植物、微生物的栖息生长环境,破坏洞穴生态系统功能和附加的景观、美学、科考、康养、旅游等生态环境复合价值,严重侵害了国家对自然溶洞资源享有的物权和环境权益。溶洞内有大量蝙蝠聚居,肖某开、肖某波未经环评和采取防范措施,违法占洞经营,对消费者与蝙蝠发生误接触和引起病毒传播危害身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3.肖某开、肖某波的行为污染了水资源

经102地质队现场查勘,观龙潭山庄修建的3个厕所虽有净化设施,但在山庄建设、营业期间,仍然存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向溶洞暗河排放进而污染水体及邻近土壤的现象。虽然河水具有净化能力,但排污行为仍对水资源造成了期间环境服务功能损失。

4.肖某开、肖某波的行为加剧了自然灾害致害程度

本案中,观龙潭山庄属于整体紧邻、部分横跨溶洞暗河的建筑物,依法应当通过洪水影响评价并报水务部门审批。经习水县水务局、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先后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一审法院亲赴现场查勘,山庄在溶洞出水口修筑围墙、浇灌数根支撑柱、架设步梯、铺设硬化地坪,导致河道宽度由约8m收缩到5m左右,河道口高度降低,空间局促且不规则,阻水、回水效果显而易见,客观降低洪灾发生时河道、洞腔导洪、行洪、排洪的能力,加剧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农户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程度。对此,从习水县公安局习酒派出所拍摄于2019年9月9日的现场视频清晰可见,去年洪汛期间,溶洞出水口因上述阻碍物的存在而发生壅水现象,洪水从洞口急速喷涌而出,阻断公路,冲毁道路设施,且经生效刑事裁定书查明,还造成当地农户羊场地基和墙体损坏的后果。被告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5.肖某开、肖某波的行为存在发生地质灾害事故的高风险

102地质队所作《生态修复评估报告》指出,评估区内存在较大溶洞及较大面积的凹岩腔,原生陡崖岩层面垂直裂隙较为发育,存在崩塌隐患,虽然该隐患的形成与违法建筑的相关性较低,目前暂未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但在2号建筑与第二平台之间发现一脱离母体的孤石与之相连,导致该建筑已有被压裂的迹象,对2号建筑及下方过往车辆、行人有重大威胁。2016年6月,习酒国土资源所在查处观龙潭山庄违建行为时,曾要求肖某波开展地质灾害评估,消除安全隐患,生效刑事裁定书亦查明肖某波曾向习酒镇政府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等报批材料,但未能通过审批。在国土、住建、水务等行政机关多次要求停止违法建设行为的情况下,肖某开、肖某波仍执意建成山庄并营业,将自身及消费者、过往车辆、行人、相邻农户的人身财产安全置于地质灾害重大风险隐患之中。

二、肖某开、肖某波应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1.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有权提起本案

肖某开、肖某波实施上述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定机关或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遵义市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提起本案环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符合法律规定,且不受行政机关是否先期作出行政处罚、采取行政措施的制约,这正是国家为更加全面、严格地保护生态环境而特别设立环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体现。

2.肖某开、肖某波应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综合全案证据、专家证人意见,一审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对遵义市人民检察院诉请肖某开、肖某波承担恢复原状、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赔偿生态环境受损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礼道歉、承担鉴定费用的诉讼请求全部予以支持。

三、肖某开、肖某波辩解理由是否成立

1.关于肖某开、肖某波辩称102地质队不具有司法鉴定资质,其所作出的《生态修复评估报告》不能作为认定修复方案和修复费用的依据问题

一审法院认为,102地质队虽不具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资质,但其具有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等专业资质,鉴定人员具有工程测绘、造价资质或水文、工程、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职称,与本案所涉生态环境损害类型专业对口;制定的修复方案以拆除违法建筑为主,补植复绿为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关于限期拆除违法占地建筑并恢复土地原状的总体要求,亦是对关龙山岩壁及附属溶洞、暗河、山林土地等生态要素进行系统性恢复治理的现实需要作出的专业判断;

《生态修复评估报告》通过省内权威专家评审组评定,得到专家证人出庭论证并提交专家意见书予以支持,能够作为认定环境侵权行为、环境受损程度范围、因果关系以及修复方案和修复费用的依据。

对此,肖某开、肖某波既未书面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亦未书面申请鉴定人到庭接受质询,是其对享有的诉讼权利作出的处分,应当自行承担相应的诉讼风险。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第5条,修复费用为预算总投资,最终决算以审计部门审定为准。此外,观龙潭山庄所处地理环境复杂、拆除工程施工难度大、专业要求高,需要由有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报告将审计费、监理费、招标费纳入预算具有必要性。至于观龙潭山庄应否没收系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不属本案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范围,一审法本院不予评价。若行政机关作出没收决定,可申请对本判决暂缓强制执行。

2.关于肖某开、肖某波辩称按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生态环境受损期间服务功能损失与事实不符的问题

观龙潭山庄在建设、经营期间向溶洞暗河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生阶段性局部污染的事实有《生态修复评估报告》和本院现场查勘结论予以证实。因水体具有自净清污能力,在山庄停止经营后,污染物已随水流动清除灭失,不具备损害观测和定量条件,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环境受损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符合生态环境部制定的相关技术评估文件规定,一审法院对此予以确认。

3.关于生态修复实施问题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社会共识、绿色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政策、生态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背景下,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追逐短期经济效益的做法已经行不通。

对本案环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体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问题,应当在执行阶段积极构建起“责任人修复+政府监管履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检察院监督”的新型复合治理路径。具体而言,肖某开、肖某波作为责任人,应当正确认识违建行为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造成的重大损害后果,尽快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及时开展拆违复绿工作,积极履行生态修复法定义务,逾期不履行的,则应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专款用于人民法院委托第三方代为履行或人民政府依法履职,一审法院对肖某开、肖某波在庭审中承认建设行为违法,表态愿意全力配合人民法院、人民政府妥善进行处置予以肯定;人民政府及其行政职能部门不能置身事外,应当主动履行拆违和监管职能,与人民法院主动联系、紧密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力争早日实现判决内容,取得生态修复实效;人民检察院应当做好对判决履行情况和行政机关履职情况的过程监督,推动修复落地,实现环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独有的制度功能和价值。

二、民法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法律分析:包括的赔偿项目有: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

(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

(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

(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

(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三、侵权责任法环境污染责任案例

法律分析:污染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污染环境,造成损害,依法不问过错,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的特殊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

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理指南

生态环境破坏侵权责任

最高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生态环境损害与环境侵权

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清单

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理指南

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例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为您推荐与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哪些生态环境损害情形需要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哪些: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生态环境部行政复议办法最新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2024版全文

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最新版

关于办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内容审核:张曙光教授

来源:头条-全国优秀裁判文书|生态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电话:400-1598098    邮箱:syls@bjshen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甲40号二十一世纪大厦3层

拆迁律师  征地律师  征地拆迁补偿  版权所有 ©2015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京ICP备11044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