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式通过!农村集体土地可直接入市,导读:8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财政部税政司一级巡视员徐国乔
导读:8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财政部税政司一级巡视员徐国乔、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司长卜祥来、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沛答记者问。
2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资源税法。其中,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的问题,杨合庆、魏莉华、卜祥来作了共同回答。在土地征收方面,新法做了三方面完善。一是首次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因军事外交,政府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搬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成片开发建设等六种情况确需要征地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
二是土地管理法首次明确了土地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该规定改变了过去以土地征收原用途来确定土地补偿,以年产值倍数法来确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做法,以区片综合地价取代原来的土地年产值倍数法。另外,在原来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三项基础上增加了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和社会保障费,从法律上为被征地农民构建了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
三是完善了土地征收程序,将批后公告改为批前公告,使被征地农民在整个过程中有更多参与权、监督权和话语权。
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破除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删除了原来土地管理法第43条,任何单位或个人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在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之后还可以通过转让、互换、抵押的方式进行再次转让。魏莉华表示,“这是土地管理法一个重大制度创新,取消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二元体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了制度性的障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这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的亮点。”
在宅基地方面,在原来一户一宅的基础上增加了户有所居的规定,这次修改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如果农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地方政府不能强迫其退出宅基地,必须是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8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
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作出修改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二)将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合并,作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三)将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合并,作为第十三条,修改为:“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现行《土地管理法》于2004年8月28日实施,共八章86条,本次修正案共修改19条、增加6条、合并7条、删除2条。
(一)将土地督察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土地督察进入依法督察新阶段
第一条到第五条未修改,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土地督察制度溯源于国办发〔2006〕50号文《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有效解决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地方政府违法高发多发的问题。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土地督察制度正式入法。
(二)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将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合并,作为第十二条: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2014年我国正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旨在结束不动产登记由不同部门各自负责的“九龙治水”局面,提高登记的效率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随即出台,《不动产登记法》也已纳入立法规划。
(三)对“承包地”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法律界定,明确了承包期
第十三条: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法相应延长。
明确四荒地可采取家庭承包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承包,取得承包经营权。明确耕地承包期为三十年,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也应解决草地和林地承包期限及届满后延期的问题。故规定草地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承包期为三十至七十年,届满后依法相应延长。
(四)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为”“多规合一”改革预留法律空间
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土地用途管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将不再单独编制和审批,最终将被国土空间规划所取代。考虑到“多规合一”改革正在推进中,新土地管理法为改革预留了法律空间。
(五)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明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要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出合理安排。打破了原来只对国有建设用地拟定年度计划。
(六)对耕地占补平衡指出了“数量和质量”的法律要求
在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基本要求上,新增耕地质量不降低的要求,耕地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七)明确了对基本农田进行永久保护的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和宗旨。
为了提升全社会对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的意识,新土地管理法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永久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纳入数据库严格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实际情况确定。
(八)对耕地休耕和耕作技术保护制度用法律加以明确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因地制宜轮作休耕,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维护排灌工程设施,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
(九)将原《土地管理法》43条删除
原土地管理法除乡镇企业破产兼并外,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只有将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土地才可以出让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这一规定使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不能显化,导致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受到侵蚀。
删除该条规定,破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障碍。
(十)为了适应审批制度改革和改革需要,进一步下放了用地审批权,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审批权限
原土地管理法对新增建设用地规定了从严从紧的审批制度,旨在通过复杂的审批制度引导地方政府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但长期以来,地方对建设用地审批层级高、时限长、程序复杂等问题反映强烈。
新土地管理法适应“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对中央和地方的土地审批权限进行了调整,按照是否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来划分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的审批权限。今后,国务院只审批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农用地转用,其他的由国务院授权省级政府审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第八条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以及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分别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建设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开垦的耕地进行验收,确保开垦的耕地落实到地块。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还应当纳入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严格管理。占用耕地补充情况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个别省、直辖市需要易地开垦耕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的范围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关于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的要求,制定土地整理方案,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土地整理方案,对闲散地和废弃地有计划地整治、改造。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可以用作建设所占用耕地的补充。
鼓励社会主体依法参与土地整理。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耕地土壤流失、污染,有计划地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保护黑土地等优质耕地,并依法对建设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利用作出合理安排。
非农业建设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管理,防止破坏耕地耕作层;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应当及时组织恢复种植条件。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 土地使用权 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商业所使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过去的乡镇企业和招商引资用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 管制 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城市的建设用地市场,享受和国有土地同等权利。 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 宅基地 、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集体建设经营性用地。
一、新土地管理法是否已经开始实施征地补偿标准规定每两年调整一次。上次是2011年12月31日调整,2012年1月1日施行。2012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有望2013年执行。二、征地补偿标准修改内容20131、补偿金不落实不得征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进行首次审议,草案删除了现行法第47条中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内容。草案明确规定,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给予公平补偿。草案在补偿内容方面,除现行47条规定的土地补偿、安置补助、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三项补偿之外,将住宅从地上附着物中单独列出,并增加了社会保障补偿在补偿落实方面,草案规定,“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征地初步考虑按照修正案规定的原则和制度,细化并严格征地程序,加强对政府征地行为的约束,保证被征地农民在征地批准前和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权、话语权;明确被征地农民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建立对市县级政府违法违规征地行政问责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2、修正草案删除征地补偿30倍上限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是由土地管理法确定的,最关键的条款是第47条。草案删除了现行第47条中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内容,规定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给予公平补偿。3、草案增加了社会补偿的具体内容草案在现行第47条规定的土地补偿、安置补助、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三项补偿的基础上,把住宅从地上附着物中单独列出,增加了社会保障补偿。草案着力保证公平补偿原则的落实和补偿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的规定。草案授权国务院就征地补偿安置制定具体办法。4、征地范围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下称“修正案草案”)重点修改了涉及征地补偿的第四十七条,明确了公平补偿的基本原则,增加了社会保障补偿的具体内容,并增加了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征地程序的规定。不过,除此之外,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城镇住宅70年使用权到期后如何续期、集体土地能否入市、存量建设用地、土地审评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重要内容,在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均未涉及。专家认为,征地补偿固然重要,但若能明确征地范围,对公共利益、非公共利益征地作出定义,那政府就可以不干预土地价格,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才能够真正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在现行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征地的范围界定得太宽。也就是说,不论是出于公共利益,还是商业用地,一律都采用了政府征收的方式,把土地变成国有。这样一来,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第十条又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最新出台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
●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新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用地入市
●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土地管理法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方面的修改
●土地管理法 农村集体土地转让
●农村集体士地管理法
●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农村集体土地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管理法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解读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将修改哪些条款,土地管理法的修订情形: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 -法律知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新旧土地管理法的适用问题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 -法律知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新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区别 ,新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区别?: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逐条解读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逐条解读: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 法律问题,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旧对比 -法律知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的修订情形,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新旧对比,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新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区别 ,新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区别?: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1986年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管理法2020,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土地管理法关于征收的规定: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新土地管理法征收土地的标准,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内容审核:冯立影律师
来源:中国法院网-《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式通过!农村集体土地可直接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