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缓刑判决后,单位是否会收到通知?,被判拘役缓刑时,法院不会通知单位,但最终判决结果会公告,所在单位会得知;被判拘役缓期执行的公司可以辞退员工;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缓刑期间需遵守法
被判拘役缓刑时,法院不会通知单位,但最终判决结果会公告,所在单位会得知;被判拘役缓期执行的公司可以辞退员工;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缓刑期间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按规定报告活动情况。
法律分析
一、被判拘役缓刑会不会通知单位?
被判拘役缓刑的,法院没有通知单位的义务,一般判决书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件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二、被判处拘役缓期执行公司可以辞退员工吗?
被判处拘役缓期执行公司可以辞退员工,根据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法定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缓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四、缓刑期间需要遵守哪些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综上所述,法院一般不会专门把对犯罪分子的判决结果通知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法院的判决书未送达犯罪分子及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而且,不管案件的审理过程是否是公开的,最终的判决结果必须公告,所以,犯罪分子所在单位一定会知道。
结语
综上所述,法院一般不会专门通知犯罪分子所在单位关于被判拘役缓刑的情况。然而,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决书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因此,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有可能会知道被判拘役缓刑的情况。另外,无论案件审理是否公开,最终的判决结果都必须公告,因此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最终会得知该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七节 对罪犯服刑期间犯罪的处理 第六十条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侦查终结后,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三节 拘役 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被判缓刑后,法庭可以选择通知被告人所在单位,但在法律上并无硬性规定。判决书一般会直接送达被告人,但是否通知单位取决于被审判人在审判程序中选择的受送达人。缓刑是对犯罪分子宣告定罪后,先不执行刑罚,而是进行考验期限内的社区矫正的制度,具体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被判拘役的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会通知单位。
法律分析
一、判处拘役缓刑会通知单位吗?
被判缓刑,法庭判决后可以通知被告人所在单位。
对于被判刑的,在判决生效后,判决书是否应该送达被告人所在单位,在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可以送达,但也有可能不送达所在单位,而向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送达。
判决书法院会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选择送达的方式,一般都是直接送达,是否通知单位,这需要根据在审判程序中,被审判人选择填的受送达人来进行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七条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
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并可以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作为劳动者的话,在作出了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之后,被判处拘役会通知单位的,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会通知单位,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不会通知单位的。
结语
判处拘役缓刑后,是否通知单位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法律并无硬性规定,判决书可送达被告人所在单位,也可向原户籍地公安派出所送达。法院会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选择送达方式,通常直接送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规定判决书应送达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并可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缓刑是一种暂缓量刑的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可宣告缓刑并进行社区矫正。在日常生活中,通知单位与行为人是否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关。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四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存在违法情况,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的,公安机关应当调查核实,对于发现的违法情况应当及时纠正,并将纠正情况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一节 罪犯的交付 第二百九十九条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将罪犯交由人民法院执行。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节 羁 押 第一百四十八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制作提请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在期限届满七日前送请同级人民检察院转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适用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确有悔罪的表现;3、无再犯罪的危险;4、对其适用缓刑对其所居住的社区不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但在司法实务中,是否适用缓刑是在人民法院做出判决时一并作出,不存在判刑后等通知的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判拘役缓刑会通知单位吗?
●拘役缓刑结束后
●判处拘役缓刑会开除公职吗
●拘役被宣告缓刑期间
●缓刑期间被判拘役会收监吗
●拘役缓刑后再犯法
●拘役缓刑会通知单位吗
●拘役缓刑结束后
●被拘役缓刑 单位有啥影响
●拘役被缓刑
●拘役的适用对象包括哪些人,拘役的适用对象: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判拘役是不是需要开庭,拘役需要开庭吗: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拘役一个月怎么算日期,什么情况下拘役一个月: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内容审核:赵雪玲律师
来源:临律-拘役缓刑判决后,单位是否会收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