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法律分析:1 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条例》等法律。其中,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律分析:
1.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条例》等法律。其中,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进行,公正、合理、公开。”土地征收必须保证公平合理,尊重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2.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暴力拆迁、赔偿不公、征收程序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法院等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管理,保护农民的利益,确保土地征收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土地征收涉及到赔偿问题,赔偿标准应当是公平、合理、公正的。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依法征收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被征收人必要的补偿,并为其安置生活。”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进行,公正、合理、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条例》第二条:“征地拆迁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依法征收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被征收人必要的补偿,并为其安置生活。”
(一)对公共利益需要缺乏明确的界定根据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由此可以看出,土地征收的前提必须是为公共利益的需要,但是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建设项目繁多,公共利益需要的尺度很难把握,政府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极易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将商业目的用地纳入土地征收的范围,从而损害被征收土地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二)土地征收的补偿问题突出由于目前土地一级市场由国家垄断,集体所有制土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土地征收是政府强制性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因此这种所有权的转移是有偿的行政行为。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作出了规定,但补偿标准不够科学合理,补偿方式单一,安置责任不明确,甚至使失地农民彻底失去生存的依靠,导致农民对征地行为的不满,引发大量纠纷,甚至出现政府低价获得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再高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导致严重的过度征收及种种难以通过制度加以规范的违法浪费行为。
(三)土地征收程序欠缺,导致土地征收权的滥用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可以预先设定行政机关的权限,规定其决策的依据和步骤,避免行政机关专断和滥用职权,保证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容易带来行政权力的泛滥。且由于土地征收费用低,很多土地被征收后闲置,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农村土地流失严重。
(四)土地征收透明度不高,容易引起矛盾激化被征收土地者在整个土地征收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如补偿方案的确定是由政府核准并实施,难以避免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征收程序的公示性难以保障。而人民法院在审理土地征收及补偿行政案件中,常常受到来自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农民为了寻求救济的途径,往往采取集体上访甚至更为极端的解决方法,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五)土地收益分配和管理的问题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土地收益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收益,土地收益应该在失去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的主体之间分配,即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之间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县级和乡镇政府也参与到补偿收益的分配中,从而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得到的补偿减少。同时,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的使用、管理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的情况时有发生。房屋拆迁补偿相关法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是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的补偿。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已经废纸,依据的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经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通过。
有关土地征收程序的立法比较简单、粗糙,在许多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漏洞。具体表现在:
(1)土地征收目的合法性审查没有纳入程序中。土地征收目的必须合法,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才能征收土地,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原则,亦为我国法律所接受。但这一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却受到了严重扭曲,表现在:一方面,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够明确;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在程序上没有保障,审批程序中没有征地目的合法性的专项审查,在征地公告中也没有征地目的合法性的专门说明。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无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在观念上都淡化了对征收土地目的合法性这一基本前提的重视,导致一些经营性用地也采用征地方式,从而严重侵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2)缺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在我国,行政机关既是土地征收的决定者,亦是执行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必须严加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但我国现行土地立法并没有规定必要的监督机制。如在征地范围的决定权、征地审查权、赔偿方案确定权等方面都只规定由行政机关自主决定,具体实施,缺少对行政机关的必要监督,导致行政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容易侵害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带来行政权力的泛滥,破坏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危害社会稳定和繁荣。土地征收程序中对被征收者的保护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土地征收程序透明度和公示性不够。如在补偿方案的确定上,是由政府自己核准并实施的,实难保障征收程序的公示性,难以避免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因而难以保障被征收者的利益获得公正的保护。
(2)被征收者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缺乏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整个征地过程中,被征收者都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但既然征地补偿方案已经确定,被征地者的意见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除此之外,被征地者在征收的目的性、征收的范围等方面都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3)对被征地者的救济措施规定不足。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被征地者在征地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存在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并没有规定其向司法机关获得救济的权利,这样的救济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土地征收出现争议时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措施,现行立法缺乏明确全面的规定。
●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论文
●土地征收中遇到的问题和政策有哪些
●土地征收遇到的问题
●我国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征收土地存在的风险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征地补偿标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2023年土地税按什么标准征收的呢,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如何认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中的腾退以及本村集体土地腾退,村委会腾退宅基地程序是什么: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请问征收农村土地有强制性吗,农村土地可以强制征收吗: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征收法律规定,土地征收相关法律: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农民土地征收赔偿规定,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是什么: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征收的特征有哪些,土地征用的特征都有哪些: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集体土地的征收程序,集体土地征用需要几成村民同意才能征用: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收储和征收区别,土地收储与征收的区别: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是什么: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搞养殖业政府会批土地吗 ,搞养殖业政府会批土地吗?: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最高法:征地程序中的公告主体——葛建国等人诉武汉市政府、湖北省政府不履行公告法定职责案,最高法:征收土地方案的公告方式: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政府性拆迁企业有土地增值税吗,政府拆迁土地增值税免税: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征收农村土地补偿标准,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是什么: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征收土地程序是什么,征收土地流程: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征收土地的主体是谁,征收土地的主体有什么: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集体土地的法律概念,集体土地在法律上有哪些规定: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赔偿款有纠纷怎么解决,发生土地纠纷如何进行赔偿?: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征地和拆迁的区别是什么,土地征收和征用有什么区别: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土地征收的法律要件,征收土地的法律文件有哪些: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内容审核:王有银律师
来源:中国法院网-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