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 环保拆迁 集体土地 企业 国有土地 强拆维权 工程占地 农田征收
电       话: 400-1598098 咨询热线: 13811117637

拆迁补偿信息公开案例,关于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 发布时间:

    2024-10-30 13:06:38
  • 作者:

    圣运律师
  • 字体大小

    []

拆迁补偿信息公开案例,关于公开征地拆迁补偿信息的法律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

拆迁补偿信息公开案例,关于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一、拆迁补偿信息公开案例,关于公开征地拆迁补偿信息的法律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九条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七)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一、申请信息公开对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有作用吗

被拆迁人申请对拆迁信息进行公开,并不一定能够让补偿标准提高,但是一定有助于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确定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拆迁的范围等的内容。

信息公开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在征地拆迁案件中,被征地人、被拆迁人享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为了更好的维护公众的合法权利,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中也对公众的知情权予以明确的保护,对于侵犯公民知情权的行为予以禁止。

二、关于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1、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制订征收补偿方案后,是要进行公告的,如果不公告是违法的,被拆迁人可以申请公开或者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市、县级人民2、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3、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十九条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主动公开本行政机关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机关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五)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办理结果;

(六)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机关认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

(七)财政预算、决算信息;

(八)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其依据、标准;

(九)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十)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十一)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十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三)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十四)公务员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条件等事项以及录用结果。

三、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法律分析:1、土地补偿费

用地单位依法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经济损失而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2、青苗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3、附着物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在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4、安置补助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劳动力而支付的补偿费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四、征地补偿标准

法律分析:征地补偿标准: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构成。一、征地补偿费用项目1、土地补偿费用地单位依法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经济损失而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2、青苗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3、附着物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在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4、安置补助费用地单位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劳动力而支付的补偿费用。二、征地补偿标准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有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3、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补助费。原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规定,已经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删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五、关于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被拆迁人申请对拆迁信息进行公开的,有助于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确定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拆迁的范围等的内容。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征地信息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同样适用于征地信息公开工作。为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2007年4月,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4月国务院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信息发布机制、保密审查、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监督保障等做了进一步规定;2012-2013年国务院针对公众关切的征地问题,将其列为了八项重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之一,并提出了具体推进工作要求;我部为了落实中央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要求,结合国土部门具体情况,印发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依申请公开相关规定。2013年,我部专门针对征地信息公开制定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征地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3号),重点就征地信息公开的范围、渠道、时限、各部门职责等进一步明确了要求。征地信息公开相关规定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26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2012年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2〕29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42号)

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9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征地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3号)征地信息公开的要求一是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在继续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房屋征收决定、补偿奖励政策和标准在征收范围内公布,征收房屋的调查结果、初步评估结果、分户补偿情况在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全面坚持阳光征收,促进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加大主动公开工作力度。认真梳理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信息化公开目录和范围,对应当公开、能够公开的信息,要依法、及时、主动公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公开,切实保障被征收人的知情权。三是积极稳妥做好依申请公开。高度重视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答复工作依法、规范。加强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法规政策宣传,积极引导申请人依法提出申请。对于申请信息公开的,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方式,认真办理,及时答复申请人。要进一步完善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四是要加强业务管理系统和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网上发布和查询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考评机制,明确考核原则、内容、标准、程序和方式,推动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拆迁补偿方案公告

拆迁公告在新的补偿方案前突击发布

拆迁补偿官网

2021拆迁补偿明细表

拆迁赔偿案例

2021拆迁补偿价格表

房屋拆迁补偿公告

拆迁补偿公告

2020拆迁补偿办法公告

拆迁补偿公布

拆迁补偿款哪里可以查到公示信息

拆迁补偿款哪里可以查到公示信息

拆迁补偿款能查到吗

拆迁补偿公开吗

拆迁赔偿款可以公开吗

拆迁下发房屋补偿书

房屋拆迁补偿款发放流程

拆迁补偿文件在哪里查

拆迁补偿的房屋

拆迁补偿结果需要公示吗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为您推荐与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无锡刘潭拆迁补偿政策,无锡2021年拆迁补偿标准明细: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山东生产用地拆迁补偿标准,山东省拆迁补偿标准2022: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郑州马寨拆迁安置补偿办法,中牟征地补偿费补偿多少: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高铁 机场拆迁补偿,高铁的征地如何补偿: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湖北用材林拆迁补偿,征地补偿标准: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仓库拆迁怎么补偿,仓储用地拆迁补偿标准: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拆迁安置补偿协商,拆迁补偿不满意如何维权?: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如皋最新拆迁补偿办法,如皋宅基地补偿标准: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兴安盟拆迁补偿方案,内蒙古兴安盟征地拆迁流程是什么,拆迁补偿标准明细2023: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延庆农村拆迁补偿,延庆拆迁补偿标准是什么: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温江商用房拆迁补偿标准,成都买三套房政策: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鄂州城镇房屋拆迁补偿标准,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拆迁补偿标准: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仓库拆迁有什么补偿,仓库拆迁补偿标准: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拆迁天井怎么补偿合理的,上海动迁独用天井补偿: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郑州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郑州拆迁补偿标准2022: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湖北监利农村拆迁补偿标准,沉船事故发赔偿多少钱: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湖南农村征地拆迁补偿,湖南省土地征收补偿标准2021: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仓库拆迁是怎么补偿的,仓储用地拆迁补偿标准: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赡养老人房屋拆迁补偿,老房子拆迁怎么赔偿: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上海售后公房拆迁补偿办法,上海公房拆迁应该如何补偿:今日拆迁补偿法律在线咨询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拆迁补偿信息公开案例,拆迁公告在新的补偿方案前突击发布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余芮

内容审核:冯立影律师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电话:400-1598098    邮箱:syls@bjshen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甲40号二十一世纪大厦3层

拆迁律师  征地律师  征地拆迁补偿  版权所有 ©2015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京ICP备11044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