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信访问题表态,拆迁信访范文: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拆迁信访问题表态,拆迁信访范文
2017年,我曾临时扮演过一次“救火队员”的角色,用“蛮”办法化解一起“信访案”(实际上是一起典型的非信访案),这种成功“跨界”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现在回忆起来,虽有点啼笑皆非,但又值得回味。
背景:老王(化名),65岁,X县X局退休干部,因子女就业问题长期上访,时间长达15年,中央、省、市挂号。
过程:春节过后,上班后不久,一年一度的全市XX工作会议正式召开,各基层单位负责人、机关科室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会议,会议很隆重,议程很多,场面很大,办公室准备也充分,从年前就开始忙碌筹备。其中表彰先进、“一把手”安排年度工作是会议重点。当天,我在会上负责宣传,与几个地方媒体记者坐在后排。上午九时,当主持会议的副局长宣布绩效管理先进单位负责人上台领奖时,我的顶头上司徐主任(化名)手机响了,看着徐主任着急的样子,我断定一定是急事。
“少平(化名),有个老上访户来市局上访,你快去处理一下,千万不能让他冲到会场来,我马上要上台领奖,抽不开身。”我二话没说,转身就冲出会场,快步向前院办公大楼跑去。
来到办公楼一楼大厅,门卫老刘和机关信访轮值的小姑娘正将老上访户——老王堵在那里,见了我就像见到了救星。其实,老王的大名我早在县局工作时就有所耳闻,只是未见其人罢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看到本应安度晚年的老王落魄、疲惫的样子,我面无表情地说:“老王,辛苦了,走,咱们上楼喝水,大厅不是说话的地儿!”老王也是第一次见到我,也不晓得我是个啥级别的官,嘴里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以前每次来市局上访,从没允许上过这个楼,今天不错,上楼来了!”
拎起老王的挎包,我们坐电梯来到14楼办公室,同事们全去后楼会议室参加会议去了,偌大的办公室就我和老王二人。“老王,您先坐着歇会儿,从X县坐车过来有近百公里的路程,有点累吧!先喝口水,慢慢说,不急不急!”我边沏茶泡水,边思忖:信访是个“马蜂窝”,捅不得,陈年旧案,领导都没办法,我会有啥新招?拖住、稳住就行,会议一个小时后就散场了。
趁着老王喝水的空,我翻阅了他的上访材料,得知老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地区财贸学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长期在基层工作,曾担任单位中层干部,受到过上级表彰。爱人是教师,有固定工作和收入。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地工作,一个在家待业,上访就是为了这个30多岁的儿子就业而来的。
“王股长,您老不简单啦!是改革开放前的财校生啊!您的同学好多我都认得,其中有好几位都担任过县市区局‘一把手’,退休后都是县级干部,您们局长,外号疯子,我也认识,听说得了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是个大高个儿,1996年我曾采访过他,您们分局当时在办公大楼八楼,没错吧!”看了老王的材料,我才知道他是个有故事的人,过去几十年,曾经为XX工作做过贡献,一大帮同学还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
“X主任,您说的没错,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就知道拼命干工作,唯独没考虑过自己。”我的“怀旧情怀”和“戴高帽”式的夸奖,立即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也暗示老王,不要在我面前打马虎眼,摆“老资格”,更不要胡搅蛮缠,我也是个老人了,政策熟悉得很,不会胡乱拍板的。再说,我也没权利表态,表态不算数。
其实,对老王上访,我从内心是同情的。过去,在A县A局办公室担任负责人时经常遇到类似问题,而且没有破解办法。每到重大活动如召开“两会”、党代会等时间节点,局里从局长到股长,个个神经绷得紧紧的,总是害怕单位有人进京、赴省越级上访,对重点上访对象提前好言安抚,甚至为达息事宁人目的,违规满足上访对象提出的不合理诉求。
这些迫不得已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我一向反对这种做法,它只会让“尝到甜头”的上访者劲头更足,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维稳压倒一切,基层只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想尽一切办法稳住上访对象。
“老王,您这是何苦呢?工作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应该享享清福了,您却自己给自己找气怄,中国有句老话叫‘饿死不做贼,气死不告状’,你不知道?孩子在系统内就业这条路,十几年前就堵死了,行不通了,您这么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难道不晓得这个道理?您这么大岁数四处上访,万一路上摔倒了怎么办?你一个人能对抗得了一个组织?孩子就业是大政策,涉及千家万户,谁敢给您一个人开这个口子,谁有那么大胆子敢违犯这个纪律?”我知道我的苦口婆心不会起作用,但我还是要讲道理,让老王明白走上访解决孩子公务员身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早点彻底死了这条心。
我们一边交谈,一边寻找共同的话题,从老王的神态和气色上,我感觉老王退休后的生活很不如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老王告诉我,他退休后与爱人已经离婚,重新找了个老伴,生活也不如意。近几年,与人合伙做安化“黑砖茶生意”又亏了钱,没办法只好借了民间高利贷,去年底,放高利贷的人四处向他讨债。“我现在真是生不如死,生意做亏了,为躲债我是有家不能回,度日如年!”老王被我的真诚打动,像个孩子样大哭起来。
“王股长,我现在给您出个招,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现在国家正打击,若这些人再威胁你,就直接打110,到派出所举报。您是我们单位的退休干部,是有单位、有身份的人,不是社会游民,无人管。局里现在都有公职律师,可帮您打官司,并保证您的人身安全。”我大骂放高利贷的人是社会渣子,也开始可怜老王这个人生失败、失意的老人起来。同时告诫老王,单位永远是您最大的靠山,上访只能伤单位领导的心,失去这个靠山。如果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将来就是亡命天涯,露尸街头,也没人同情,更没人去管这个淡事、闲事。
老王似乎听懂我的话,为让他对我深信不疑,我列举出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朋友圈里两个被高利贷折磨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活生生的反面例子,让他觉得我不是说假话,更不是吓唬他,是在真心挽救他。“老王,您看您现在这个样子,既可怜又可恨,您在市里工作的同学,大多都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儿女孝顺,人家现在谁愿见您,一听说您来上访,都躲得远远的,就像遇到苍蝇般恶心,都害怕与您沾上边,更别说同学叙个旧,喝个小酒啥的!“
”您今年65岁,我看您气色不好,像个病人,最多还能活八九年,俗话说得好:‘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催自己去’,您要珍惜自己人生最后的这段时光,不留人生遗憾。整天为儿子的事劳心,值吗?‘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您不晓得?难道您能和儿子过一辈子,您死了,您儿子也不活了,也跟您一起去死?”我一番换位思考的话语再次打动老王,他再一次像孩子一样哭起来。
“老王,中午我请您在对面小馆子吃个饭,我把您同学杨局长、刘局长、吴局长找到陪您,他们就在后山家属院住,您记住了我的手机号,今后有啥事直接找我,莫再到处乱球跑,吃点喝点好的,心情舒畅,不得病,比啥子都强!”老王到底是个要脸的人,听说中午我要找他同学陪他吃饭后,立即站起身就要走。“ⅹ主任,你说的是实话,没有糊弄我!我还有点事,先走了,您有时间去ⅹ县,到我那儿去玩。”
送走老王,我与ⅹ县局分管局长通了电话,才知道老王在ⅹ县很不会做人,四面树敌,今天要举报这个人,明天要告那个人的状,弄得人见人恨。这几年个人生活也很狼狈,可以说混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为躲债家都不敢回,结发妻子也离他而去。去年年关时,局里还提前借支了他一万块钱,今年春节困难慰问老王虽然没有主动提出申请,但局里还是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再次给了他1000元困难补助。
再后来,老王没到市里来了。
思考:这是一起典型的非信访案,老王“不按套路出牌”,我们只好另辟蹊径,正所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说是“蛮”办法,其实也是“巧”办法,邓小平活着时曾经说过: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掩卷而思,“老王上访”应引发我们一些什么思考呢!
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弄清他最渴望的是什么?老王渴望得到的是尊敬。老王科班出身,并且是七十年代的中专生,干了一辈子工作,个人能力、工作业绩应该得到组织认可,特别是后来的年轻人。这一点必须做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才会尊重你身后的组织。
——弄清他最揪心的是什么?老王最揪心的事有两件:一是儿子就业;二是如何逃债?要讲清楚“子顶父职”的时代已经过去,彻底断绝他和儿子这个念头,不能因此助长儿子惰性,更不能蹉跎岁月,要帮助儿子自主就业,创造美好生活。讲清“安化黑砖茶”连锁销售是传销行为,必须紧急刹车,不能一错再错,对付放高利贷者要借助单位力量,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弄清他今后最想干的是什么?老王的处境让人担忧,试想一个六七十的老人在本应颐养天年的时候干出了荒唐事,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一系列的后患,并且还一错再错,不知悔改,这就需要“高人”(第三方)来指点迷津,用醍醐灌顶式的“崩溃疗法”进行心理校正。“人间正道是沧桑,天上不会掉馅饼。”此时,屡屡出错牌的老王应该知道如何度过自己晚年不长的时光了吧!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拆迁信访问题表态发言
●拆迁信访问题表态发言材料
●拆迁信访范文
●房屋拆迁信访范文
●拆迁安置信访问题
●房屋拆迁信访材料怎么写
●拆迁信访怎么写
●拆迁信访问题表态发言稿
投稿:彭月
来源:头条-“拆迁”难,搞“信访”更难;有时,“蛮办法”也管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