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改造后村委组建怎么办,拆迁 改建: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房屋拆迁改造后村委组建怎么办,拆迁 改建
这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沪郊越来越多的村民住进动迁安置小区,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现象:有些村民虽然住进了住宅小区,但农民的身份并未改变;有些村委会依然存在,但村民被分散安置在不同的住宅小区,村务管理“名存实亡”;有些动迁安置小区集中安置了几个村的村民,还承担着部分商品房的功能,人员结构复杂,管理棘手……
既有居委会,又有村委会,动迁安置小区的“村居民”遇到问题到底该找谁?在上海金山区,金山卫镇东平居委会试点“村居联动、融合治理”,为解决农民动迁安置小区的各种难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
村民“上楼”,水土不服
在金山卫镇,古城新苑居民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型农民动迁小区。前些年,楼道当仓库、毁绿种菜、乱停车、乱堆物等乱象随处可见。面对居委干部的上门劝阻,新搬进来的居民往往一句“关你什么事”,就把居委干部顶了回去。
“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还没转变,大家习惯了过去农村开放式的环境。”东平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士峰表示。
2016年建成的古城新苑居民区,包括1702户动迁居民,他们来自周边八一村、八二村、永联村、永久村、农建村等7个村。虽然大家搬到了新居,但由于原来的村并没有撤销建制,他们的户籍关系依然在村里,还得回村里办理相关行政事务,有的村民不清楚相关政策,经常要来回跑,相当不便。同时,由于还是村集体经济的成员,很多福利待遇还在村里享受,动迁村民对居委会的认同感相对较低。
既是村民,也是居民
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
给动迁安置社区的管理
带来了全新挑战
奚老伯是八二村村民,搬新家后还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平时,他一直把收来的废品放在楼道里,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一开始,郭士峰积极和奚老伯沟通,但动迁村民对居委会的认同普遍不高,沟通基本没什么成效。但郭士峰没有放弃,她找来了八二村的村书记一起做工作:“你现在不是村民,是居民了。如果别人在你住的楼道里乱堆杂物,你是什么感受?”
就这样,奚老伯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后来,他不仅不再乱堆物,还主动当起了小区的志愿者。他买来许多花花草草,而郭士峰为其在楼道边圈出一小块地,很快,一个美丽的楼道花园被他打造出来,也给楼道增加了风景。
楼道里的暖心破冰
在古城新苑62号楼有限的楼道空间里,八二村村民沈金华经常和邻居们在这里唠嗑话家常,“和原来的村子比起来,住在这里体验更好!”
文化展示墙、党员示范户、楼道公约……这样的特色楼道在居民区共有10栋,是东平居委会参考过去农村住宅的“前堂屋”,和动迁村的村民委员会共同打造的一个与村居民互动的阵地。
郭士峰介绍,一栋楼往往混住着几个村的村民,以前互不认识,如今有了这样一处活动空间,既满足了村民生活习惯的需要,也成功化解了上门的尴尬:“我们居委干部有事没事都会到这里坐坐,大家有啥事情也愿意和我们倾诉。”
干部多服务,村民少跑路
为了让上楼村民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东平居委会确定了“动迁村——居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以居委会首问接待为主体,动迁居村融合发展为合力,提升居民归属感为目标”的治理路径。
其中,“三联五共”模式,就是一项具体的尝试。据了解,“三联”即“联党建”“联队伍”“联服务”。
“联党建”,指的是由动迁居民区和动迁村共同组成党组织联盟,依托“网格化党建”平台,用好网格长、子网格长、网格员和志愿者力量,发挥党组织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与凝聚骨干方面的主导作用。
“联队伍”,指的是成立“动迁居村融合发展工作者队伍”,通过建立轮岗制度,动迁村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登门认亲”,把对村民的服务延伸到居委会,实现“动迁户搬到哪,服务就跟到哪”的零距离服务。
“联服务”,则指的是成立动迁村古城新苑服务点,把服务办到村民心坎里,实现“社区一家亲”。
在东平居委会,社区专门制定了“村居融合常态办公”排班表,每周一至周五,八一村、八二村、永久村、永联村和农建村的村委干部都会到居委会坐班服务,解决村民的各种困难,实现了“干部多服务,村民少跑路”的效果。
居委会设“首问接待台”
在东平居委会办公点,一张“首问接待台”就设在进门入口处,每天都会有工作人员在这里坐班办事。
“首问接待”模式,即一张清单、一个平台、一门办理,印发《居委会首问接待业务手册》,统一规范,将居委会打造为便民服务的综合性平台,确保每件事“有诉求、有反馈、有落实”。
遇到不能及时办结的问题,首问接待台还提供预约服务,通过预约户籍村后,由村上门服务,或村居共同服务。在此基础上,东平居委会还建立了“回访管理”制度。
“前一段时间,我和家人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甚至想过要到楼上跟他们打一架。现在好了,问题总算解决了。”家住古城新苑21号楼的沈先生说。
原来,沈先生家楼上是某餐饮配送公司的员工宿舍,夜间噪音不断,有时甚至延续到凌晨四、五点,让沈先生一家深受其扰。居委会得知情况后,联系了沈先生户籍所在的村委会,并联系到了餐饮配送公司负责人,将员工工作时间调整为“早中晚”错峰上班。同时,考虑到工作性质,员工房间的地板铺上了泡沫垫子,以减少噪音干扰。
在村居联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古城新苑居民区也在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这让郭士峰很是感慨,“在社区工作里,小事也是大事。村居联动,虽然很烦琐,但只要能更好地为百姓解决问题,我们觉得一点也不麻烦。”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房屋拆迁改造后村委组建怎么办手续
●房屋拆迁改造后村委组建怎么办呢
●拆迁 改建
●拆迁变成旧房改造
●拆迁改了
●拆迁村委会把自家的房子给拆了违不违法
●村拆迁了村委会还在吗
●房屋拆迁改造后村委组建怎么办理
投稿:时安
来源:头条-既有居委会又有村委会,动迁小区的“村居民”遇到问题该找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