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诉讼立案调解案例,拆迁纠纷调解案例: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拆迁补偿诉讼立案调解案例,拆迁纠纷调解案例
记者 刘一诺 栾海明
谁也没想到,同村两户人家因圈地引发纠纷,双方发生冲突后导致多人受伤。55岁的农妇王某更因此被鉴定为十级伤残,评定为轻伤二级。小纠纷引发“伤残案”,两户邻居协商不成走上了法庭,矛盾越演越烈。
淄博市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接诉后,经了解发现,这起纠纷表面看起来是两人之间发生的伤残纠纷,实际上则是两家人多年怨恨纷争的结果。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调解员多方奔波,多次做双方当事人工作,最终,案结、事了、人和,双方多年恩怨一朝化解,积怨多年的两邻居也握手言和。
一块空地引发争斗
王某和李某是邻居,东边是李家,西边是王家,两家南边有一块空地,平时堆放着两家的杂物。因东西乱堆乱放,空地显得非常杂乱。2020年初,村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人员发现这块空地杂乱且存在安全隐患,便找到两家,让他们对这块空地进行清理整治。
村里提出了两套整治方案,一是两家共同出面将空地用铁皮圈起来,二是村里负责清理空地。最初,两家均同意自己出面将空地用铁皮圈起来。
几天后,李某的父亲便买来材料,与村里工作人员一起对空地进行作业。没想到施工作业进行到一半,王某丈夫也赶到了现场,同样带来了铁皮材料准备圈地。
王某丈夫赶来时,李某父亲正在站在空地中间进行焊接作业,王某丈夫认为这是空地分界线,李某父亲的作业影响了自家的施工,不同意李某父亲继续施工。盛怒之下,他将正在焊接的一个铁架子推倒在地,推倒的架子不小心蹭了李某父亲,两人随即开始争吵起来。双方的争吵引发了两家一场“大战”。王家人和李家人大打出手,互相争斗在一起。村里工作人员控制不住场面,便拨打了报警电话。
伤残案要求赔偿17万元
争斗事件导致两家人均有不同程度受伤。两日后,王某报警提出进行伤情鉴定。经鉴定,王某构成轻伤二级,当地派出所对22岁的李某涉嫌故意伤害进行刑事立案。
此后,因证据不足,案件被检察部门要求撤回。随后,王某对李某提起民事诉讼,并进行了伤残鉴定,经鉴定,王某为十级伤残,要求李某赔偿各项损失达17万元。
李某对王某的诉求提出了质疑。调解员发现,矛盾激发后现场混乱,附近监控设备也因损坏无法还原现场。
到底谁该对王某的伤残负责?现场各方都表示,当时双方大打出手,他们只想着拉架,并没有注意谁是造成王某受伤的直接责任人。
李某说,当时自己母亲和王某撕扯在一起,他只想把双方分开,并没动手。不过,自己记着好像是不小心踩到了对方。
现场没有证人,也没有人对王某的伤情负责。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审法院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矛盾激烈均未成功。一审法院认为,作为同村邻居,两家因琐事发生矛盾,本应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不应采取过激言行。综合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在案证据,根据责任主体过错大小及对于损害后果的原因力,李某对王某左腿损伤的发生存在较大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王某在此次事件中不够冷静,存在与李某母亲厮打的事实,亦存在过错,应承担次要责任。判决李某承担80%的赔偿责任,赔偿13万元。李某不服提起上诉,事情一拖就是两年。
调解员奔波细算明白账
调解员多次打电话与双方沟通了解到,两年来,因为多次调解未果,双方已经对彼此失去信任。一说起这起纠纷,双方就异常激烈,根本听不进调解员劝说,初次调解以失败告终。
调解员一遍遍翻看笔录、证据、判决书,一次次拨通双方当事人的电话细算账。调解过程中,拿着这些一一一列出的细账,调解员找到双方当事人,逐一了解情况,并耐心给他们分析后果。同时,调解员还通过走访村民,找派出所了解案情,对当事人进行背对背调解,寻找案件突破口。可是,所有方法用遍,双方谁也不松口,多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王某一家及律师坚持自己观点,李某一家及律师坚持开庭审理。
纠纷如何才能获得最终解决?调解员向指导法官汇报调解进展情况时表示,两个难点让案件陷入僵局。
“一是赔偿金额协商不下,二是李某要求王某出具刑事谅解书,并撤回对李某的指控,王某坚决不同意。”调解员说,调解必须围绕着这两点展开,先解心结再调解。
开庭前,法官又指导调解员继续对双方进行调解。调解员也随即改变了调解思路,法官与调解员互相配合,以法为出发点,走访村委会,找到双方交好的村民帮着做工作,调解则结合邻里情、亲情、社会情等对双方进行劝说,但双方仍各执己见,互不退让。
庭审现场双方握手言和
事情一波三折,案件只能如约开庭。不过,一个好消息传来,经调解,双方的赔偿诉求数额有所减少,王某答应可以有条件出具谅解书。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与调解员再次约见双方进行调解。这次,他们聚焦双方矛盾争议点,琢磨研究解读双方当事人的心理。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重新制订调解顺序,决定先做通王某家人的工作。
第一次庭审结束后,趁着双方当事人以及亲属都在现场,法官及调解员分别做双方家人以及当事人工作,最终,王某在家人的劝说下,同意出具刑事谅解书,李某则现场道歉,并一次性支付王某各项损失共计15万元,款项当场过付。双方握手言和并签下了保证书,两家所有纠纷一次性解决。至此,一场长达两年多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拆迁补偿诉讼立案调解案例分析
●拆迁补偿诉讼立案调解案例分享
●拆迁纠纷调解案例
●拆迁补偿纠纷涉及哪些调解
●拆迁赔偿诉讼
●拆迁补偿诉求
●拆迁赔偿案件
●拆迁补偿诉讼立案调解案例范文
投稿:阮欣颖
来源:头条-调解案例-圈地引发“伤残案”,情理并重巧调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