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拆迁8套房子算有钱,拆迁分8套房: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西安拆迁8套房子算有钱,拆迁分8套房
在城市变迁的过程中,拆迁改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生活环境的迁徙,也是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缩影。如今的大西安不仅承载着历史厚重的记忆,也正在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
西安的拆迁改造始于2011年,截止到现在,全城已经有60多个城中村陆陆续续完成了拆迁。
说起城中村和棚户区拆迁改造,我们也有太多的记忆,三爻村、西八里村、广大门村、二府庄、马家湾、大华纱厂......当它们被拆掉后,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商圈和楼盘拔地而起。对城市发展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儿。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拆迁,也衍生出一个会令人羡慕、嫉妒、不屑、无奈的群体——“拆二代”。
这个词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都是贬义词。对于“拆二代”,总是伴随着很多争论,现实生活中,或许有些因为拆迁而一夜暴富的人,存在着不讨喜的作为,但我们并不能以偏概全。
- 01 -
真的都是一夜暴富吗?
@二可
年龄:25
拆迁地标:城东
现居地址:中南林越
“拆迁前,我骑小电动;拆迁后,也没的换。”
去年的疫情,加上今年全运会的到来,让二可一家的拆迁,搞的非常仓促。去年年初,二可才从漂了几年的杭州回到西安,因为疫情索性就不去了。原来做汽车装潢的他,回来直接干起了销售。“回西安没啥想法,能陪在父母身边也挺好。结果回来也幸运,遇到了现在的老婆,去年把婚结了,媳妇儿也怀孕了,算圆满。”二可说这话的时候,听得出他很幸福。
/图片来源:网络
前几年就一直听说家里要拆,迟迟没动静,结果去年8月村里突然出了告示,11月拆迁办就来评估了,紧接着村民们就开始搬家了。这一下非常匆忙,二可都没反应过来。安置的房子是期房,现在还没建好,所以二可只能和媳妇儿自掏腰包,在附近的中南林越租了房子暂住。“说实话,村里住的敞亮惯了,住进楼房还挺不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
二可他们选择了赔房,也赔了一点点钱,减去新房装修和在房租的花费,没剩多少,而且搬家和新房装修,也是很麻烦的事。
至于“拆二代”这个词,二可认为这是被部分人玩坏的。“那些都是别人说的,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也可能情况不同吧。反正我不是骄奢享乐,事实也真的没有‘一夜暴富’,拆迁前我骑小电动上班,拆迁后也没得换,驾照都没学,骑小电动还舒服,生活质量真的没啥变化。去年也刚结了婚,父母拿了不少钱,我们小两口的日常花销也和往常一样。过日子呢,可不能胡来。”
/二可的小电动
二可的媳妇儿怀孕8个月了,他也马上当爸爸。在满心欢喜期待这个小生命降临的同时,他也会为孩子的奶粉和未来各项支出发愁。“咱没养过娃但也知道小孩花费高,父母为咱省了一辈子,攒了一辈子,咱也一样,得为下一代着想。”
拆迁赔的房子是比原来大了,但也还没盖好,这个过渡期其实挺难的。加上孩子马上出生,这些即将到来的新考验,也给二可未来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沙沙
年龄:30
拆迁地标:城东
现居地址:华远君城
“希望用这笔钱挣更多的钱”
沙沙在的村子是早几年前拆的,当时政策和现在也不太一样,赔的数目相当可观。拆迁后他也没选择回迁,而是在华远君城买了套新房,也告别了城中村的生活。
/图片来自受访者
其实生活中像沙沙这样的“拆二代”,才是真正饱受争议的拆二代,“一夜暴富”后,他也激动了几天,毕竟从来没见过银行卡里有这么多钱。
那会儿他想过拿这笔钱去买个豪车炫一把,或者出国玩上3个月先花个几十万,甚至想过要不要拿去澳门赌一把.....冷静了两三天,也看了看当时的新闻,有人拿着赔偿款赌博3天输光800万.....“我把自己劝了一把,还扇了自己几巴掌...”然后做出了现在看起来非常明智的决定,在曲江买了名下第一套房,剩下的钱,他拿来投资和做生意。
/图片来自受访者
去年,沙沙辞掉了工作,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一家串串店。“咱也没啥太大文化,干不了太有技术含量的事,那就从大家每天要吃的入手,串串也不难。”算上开店的投入,不赚不赔吧。
不过沙沙说:“这比我上班自由多了,给自己打工,赚多少都是自己的。这不口袋里还有点钱,也赔得起。”沙沙说的比较轻松,看的出来,现在他也真挺舒服的。
/图片来自受访者
后来,沙沙又在北郊买了一套房子和商铺。
“以后不管是搬来自己住还是等到房子升值再转手,都算投资了。不然这笔钱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合理支配,不如变成固定的资产,也算为刚满一岁的孩子提前打算。”
拆迁后,沙沙一家人的生活水平真的有提高。他岳父母和自己爸妈都在外地,来照顾孩子也不方便,他们就请了保姆,“钱咱能付起,就不折腾家里老人了。”
沙沙希望能用现有的钱,再挣更多的钱,好让下一代不受苦也更轻松。无论做生意还是把钱变现,都好过无节制的挥霍。
开店一年以来,沙沙一直在认真经营,有时候凌晨才关门,但他一直都相信“我付出100%,上天就能还我200%。”,毕竟,前半程走了发财的“捷径”,后半程就要更加努力。
@浮云
年龄:23
拆迁地标:城北
现居地址:中海·悦野
“拆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无法选择”
从爷爷辈就开始生活在窑场子的浮云,对他记忆中的村子描述是这样的:“村子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土路,我们是一个一个单独的院子,我和爸妈、爷爷奶奶还有二爸一家一起住。”
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村子里冰凉冰凉的井水,院门门口那颗无花果树和后院那条看门的狗,后来村子开始建设,慢慢修路,院子也重新建设成了一户一户,2008年开始村子里慢慢多了很多租客,一点点发展成了城中村,村子里也没有以前有意思了。”
/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浮云当兵回来以后村子就拆了。说到赔偿,他们家最早的两亩地赔成了钱,自己盖的房子可以回迁,也可以选择赔钱。
“拆迁后我们家确实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也用这笔钱又买了一套房子,但是我们也不是一夜暴富,什么都不用干了,拆迁前我正常上学,当兵回来后,家里拆了,我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上班。况且那些拆掉的老房子、门面、路灯都是我们自己看着建设起来的,我们家里人都不希望拆,但拆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无法选择。”浮云眼里还有点不舍,毕竟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说拆就拆心,心里也难受。
/浮云家里拆迁时的照片
说到外界对于“拆二代”负面的看法,浮云看得很透:“其实我知道,城市需要发展,拆掉城中村,减少聚集和抱团,对市容和城市的安全和谐都有帮助。但是大家也不能以偏概全,是有一些‘拆二代'拆迁后会有膨胀心理,那这是个人眼界的问题,并不能代表一个群体。况且,拆迁以后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质的飞跃。当过兵,也懂得生活的苦,现在一切都来之不易,要珍惜。”
/浮云家里的老物件儿
也有人曾在采访中提到过为什么人们会对“拆二代”的负面评价很多,那是源于拆迁确实是一条致富的捷径。对于原本就富有的人来讲,并不算暴富。但对于曾经生活在村子只会干农活的人来讲,突如其来的一大笔钱,如何使用,就成了问题。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拆二代”存在“暴发户”的行为,但也不是全部。
拆迁于城市发展而言的确有益,但是对于土生土长被迫离家的人来讲,比起赔偿的钱,他们更想留住曾经的生活气息。那间拆掉的老房子可能是他们和亲人生活过的精神家园。如果可以选择,浮云和二可,也不愿看着他们生活的痕迹被抹去。
成为“拆二代”不止是身份的转变、钱财的骤增,内心的割舍与选择,很多人也许无法理解。
- 02 -
住所与精神的迁徙
@钱奶奶
年龄:83岁
拆迁地址:大华四村
现居地址:光明小区
“太舍不得啦!我住了一辈子,只想落叶归根。”
今年83岁的钱奶奶,1952年就在大华纱厂上班,在陕棉十一厂家属院生活了68年。
搬家的那天,老人偷偷哭了,不停给儿女嘱咐搬家别忘了把她的洗脸盆、旧剪刀和为数不多的首饰、家里用了几十年的电视机和冰箱一起带走。
/图片来自受访者
1952年-1984年,钱奶奶工龄32年,这套老房子,是厂里分的。
“14岁来西安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我在这个地方,结婚生子,工作交友,和老伴生离死别,也是在这个地方看着我的三个孩子组建家庭,也没想到自己还能亲眼看着这里拆迁。其实我内心里肯定是不愿意搬走的,跟厂里的很多老人一样,我们在这儿住了一辈子,到最后了只想落叶归根。”
就算搬到了新家,家里的椅子、剪刀、冰箱和已经多年不用的缝纫机都整整齐齐摆在家里,这些东西寄托着老人对老房子的思念。
/钱奶奶新家里的旧椅子
虽然钱奶奶对老房子的感情,是不舍、牵挂、依赖,但是她更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2010年左右,钱奶奶右腿股骨头坏死,做完手术后病是治好了,可行动一直不便,身边不能没人照顾,钱奶奶的大女儿就住在老房子照顾她。老楼没电梯,偶尔连楼道灯都没有,住在5楼奶奶腿脚不便,也不想麻烦女儿经常带自己下楼。所以当年得知了拆迁的消息后,即使再不舍,她也第一时间搬走了。
/老房子的楼道
那一套老房子,实用面积不到70平,最终赔了100多万。拆迁的时候钱奶奶没有选择要安置房,而是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房,离儿女也都很近。
“这样他们来看我都很方便,以后我不在了,就把这套房子卖了,钱他们平分,我不喜欢麻烦人,也不愿意走了之后给孩子们遗留下任何问题。”奶奶当着我的面抹了把眼泪。我懂,老房子承载了钱奶奶一辈子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也见证了钱奶奶对大家庭的爱和付出。
送我走的时候,钱奶奶使劲拉着我的手:“姑娘,奶奶老了,你别嫌奶奶啰嗦,儿女们都忙,我也不让她们常回来,平时没人说话,院子里的人也不像以前都熟....”下楼后我也特难过,当时就决定回家看看父母。
/奶奶蹒跚的背影
当提起拆迁时,我们会本能地想到“拆二代”、“赔偿款”......可是对于钱奶奶这样的老人来说,生活质量是否提高、能分配几套房子、周围环境是否便利,一点也不重要。
拆迁,不止是住所的迁徙,更是精神的迁徙。
- 03 -
真正的受益者
@小李
年龄:24
拆迁地标:陕棉十一厂筒子楼
现居地址:八府庄园
“终于终于终于跟我妈分床睡了!!!”
去年年初刚搬进八府庄园的小李,2018年从太华路陕棉十一厂的筒子楼搬走了,之前的21年生活里,30多平的单间她只能妈妈挤一张床睡。
小李的工作夜班很多,大部分时候回家都已经凌晨。很多次都是凌晨两点蹑手蹑脚地回家,妆都不敢卸,就怕打扰妈妈休息,生活环境算是比较艰苦的。
/小李拆迁前的居住环境
这间房子是陕棉十一厂的职工楼,是小李的妈妈在车间上班的时候分配的宿舍。
前两年她们家拆迁,安置的房子在八府庄园,是一套实用面积50多平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是她拥有了自己的房间。
“终于终于终于,可以跟我妈分床睡了。”这一次拆迁,于小李的生活而言是好事。虽然安置的房子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李拆迁后的居住环境
如果当初把筒子楼的房子换成钱,交一套更大房子的首付是够了。但是小李和妈妈都觉得没必要,也就她们两个人住,能用30多平的房子换50多平,她们觉得足够了。
拆迁给小李最大的变化,是全新的生活,出行购物以及生活环境都变得更好,同时拆迁也给了她很大的动力。
“从30多平的房子搬出来,这是第一步,我觉得生活质量要慢慢提升,再攒攒钱,我希望能换一套再大一点的房子。”
拆迁搬家于小李而言是契机也是起点,从全新的生活开始,去追寻更好的未来。
说到拆迁搬家的遗憾,那就是对周围的人和事还是会念念不忘。因为拆迁的时候小李在外地上学,再回来的时候院子里一片苍凉。
/图片来自网络
曾经和朋友经常聚餐,把所有炒菜都点一遍也不超过200块的便宜馆子、过年一起放炮的篮球场、连同年少时的伙伴,都搬走了。分散在东西南北各个角落,搬空的房间连窗户都被拆掉了,只剩院子里一个个醒目的拆字。
但是再怀念曾经生活,她也很感激这次拆迁,让她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刘阿姨
年龄:40
拆迁地标:童家巷
现居地址:华清幸福里
“这些钱,让我坚持自己热爱的事,知足了。”
“在童家巷住了几十年,突然搬走我肯定舍不得,但是有地方住,还是这些人一起走,我还是开心的。”说这句话的时候,刘阿姨已经在童家巷住了几十年。
她的第一个耳洞还是在自强东路对面的市场里打的,那时候自强东路上还没有大明宫遗址和即将建成的新火车站。
/图片来自网络
刘阿姨家的两套老房子是父母留下的,一套换成了现房,另一套赔成了钱。刘阿姨拿这笔钱开了间小理发店,虽然淡季不太挣钱,但维持生活那是绰绰有余。
理发是刘阿姨年轻时最喜欢的一门手艺,14 15岁没上学后,就去理发店当学徒“年轻时候觉得发型师吹的头发花样多,可厉害了。”也就一年时间,刘阿姨从给人洗头的学徒变成了发型师,成长速度飞快。加上当时店里就她一个女发型师,那可是红火了好一阵呢。“道北这一片,好多人都来找我理头呢。”刘阿姨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放着光,我知道,她真的爱这行。
以前家里条件一般,想开店也没钱,现在因为拆迁,刘阿姨可以继续追逐自己的热爱。小店开业近两年,刘阿姨一直自己打理,连洗带烫剪染,没请过一个店员,她说这样可以节省开支,店的规模原本就不大,没必要请人来帮忙。生意没有特别火爆的时候,但也能供孩子上学,还能再小攒一些。
/刘阿姨的小店
有点小钱,干着自己热爱的事,亲人常伴左右,对于40岁的刘阿姨来说,知足。
- 04 -
参与城市变迁的普通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姑娘,我也算见证了西安的改变,小时候在北郊的老院子和姥姥一起生活,生活节奏很慢,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太华路立交桥旁的火车道。
小时候,每天放学和同学一起跑到火车道跟前看火车,是童年最大的乐趣,隔着高高的铁网,听着火车的轰鸣声,看着一节节驶向远方的车厢....当时也想着长大后可以坐火车去很多地方。这样的画面,到现在还时常在我脑海里闪现。
现在我已经20多岁,记忆里的西安也变了样。它的确变得更加繁华,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90后都开始回忆了,时间真的太快太快了。
/近日西安街景
这两年,老院子拆迁,火车道停用,以前只要到早高峰就堵得水泄不通的立交桥也修成了宽阔的大路。这一切变化,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批人,不得已迁徙。
所以,在城市变迁中,“拆二代”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与见证者。他们搬离赖以生存了很久的家,那不只是一间屋子,只有柴米油盐。伴随着房屋一起倒塌的,更是他们奋斗、欢笑、争吵、存在过的生活印记。
/凌晨打烊的的沙沙
大部分“拆二代”确实受益于拆迁,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更加优越,或者是依靠赔偿款做点小生意,但并不是一夜暴富后游手好闲,毫无作为。他们同其他人一样,按步就班地生活,最多也只是吃穿不愁,并非一步登天。
归根结底,他们也是要为生活奔波的平凡人。
- END -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西安家里拆迁七套房
●西安拆房一座房子能赔偿多少万
●拆迁分8套房
●西安拆迁户有钱吗
●西安拆迁户能分多少钱
●西安拆迁赔多少
●西安拆迁多少钱一平方
●西安拆迁房多少钱
投稿:卞洁涵
来源:头条-西安“拆二代”,真能一夜暴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