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拆迁户,海珠区拆迁房: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海珠区拆迁户,海珠区拆迁房
2008年,广州市海珠区为了减轻市区内的拥堵现象,为新开发的地区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准备修建一座立交桥。7年后,立交桥建成通车之时,路过的车主惊讶地发现,怎么立交桥正中央还竖立着两栋居民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
2008年,广州市洲头咀隧道一期工程完工,在当年10月开启了二期工程。为了确保隧道口不会出现车辆拥堵情况,在隧道的东侧出入口,市政部门还开启了一个立交桥建设项目。计划是依靠该立交桥与公路,分摊隧道的车流压力。
随后市政府就按照正常流程,开启对相关区域的拆迁谈判工作。广州市政府为了确保工程进展顺利,给拆迁户提供了很优惠的补偿。根据当时的报道,每个拆迁户都可以分到一间三居室的大房子,并且原有房屋户籍下,每一个人都给100万的补偿金。
而那个时候广东商品房的平均价格,在9千元与1万元上下浮动。由于对补偿费用非常满意,拆迁谈判工作推进得非常快。但拆迁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与永兴街两栋居民楼进行谈判时,这两栋楼大部分住户都十分痛快地签字走人了。
但是有三户人家,依然拒绝签字,并且在多次谈判会上,要求政府与开发商提高补偿价格。最初,广州市政府考虑到,只有三户人家要求提高价格,为了尽快完成拆迁工作,适当放松一下标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听到三个户主的情况后,所有人都开始头疼起来。
广州市立交桥的三个钉子户,为了确保自己未来生活无忧,分别向政府提出了不同的补偿需求。人有不同的需求是很合理的情况,但是这三户人家的情况过于特殊了。第一个钉子主,是在这栋楼建成之初,就租住在这里的。他租的房子,是大楼一楼的仓库,由于是租住在其中,自然拿不出房产证明。
而这个仓库的房租又很便宜,一个月只需要1百元。如果他离开了这里,那么他的家庭就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自己是支撑不住的,所以希望政府能够帮忙。第二个钉子户,也是因为类似的理由,不愿意离开了这栋八层居民楼。
虽然政府也在政策范围内,竭尽全力提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但是由于这两户人家,一家有5个人,一家有7个人,完全不够住的,所以就这么僵持了下来。如果说前两户人家的诉求,还有情可原,那么第三个钉子户,就属于是无理取闹了。
第三个钉子户,在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拒绝与记者接触。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另外两户人家传出来的。那户人家希望的补偿金额,是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外,户籍名下的每个人补偿150万元。
这个价格远超地方政府的心理底线,而且此时大多数居民已经签字离开。就算真的同意了他的要求,一旦涨价的消息传出去,难保不会有已经离开的居民,再跑回来要求同样的补偿。如果发生了这种事,那工程顺利完工就不可能了。
在和钉子户僵持不下后,政府和开发商。只能改变规划,保留这栋居民楼。2015年,立交桥建设完成,正式通车。蜿蜒的立交桥像是蛇一样,环绕在这栋居民楼的四周。为了防止车辆来往的声音,对楼里仅剩的几户居民产生太大影响,市政府还为公路加装了一些隔音设施。
2015年,立交桥通车后,被立交桥包围的居民楼,立刻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为了确保里面的住户,能够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在立交桥建设前后,当地政府做出了多项举措。由于大楼建成的时间较久,外墙的防水结构已经老化脱落,市政府专门组织人手对大楼进行了一次翻新。
为大楼补上了脱落的防水层,还给大楼重新刷了一遍油漆,让大楼变得稍显美观了一些。同时,水电部门也在拆迁过程中,专门为楼里的三个住户,重新布设了水管电线,防止因拆迁而导致断水断电。
因为建设立交桥,需要垫高四周的地面,使居民楼所在地形成了一个洼地,每次下雨居民楼周围都会泡水。所以市政部门在建设立交桥的过程中,在四周挖了一条排水沟,重新修缮了居民楼本身的排水管道。
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栋已经建成接近30年的老楼,再多的修缮也没办法改变这个事实。而且由于距离道路太近,又是城市主干道。再好的隔音设施,很难完全阻隔道路上车辆行驶的声音,三名钉子户在接受采访时,都抱怨过这一点。
在记者对政府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也问到了这个问题。对此工作人员的回复很明确,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拆迁,他们同样可以根据政策,享受到对应的补偿。而对于其中两户钉子户的特殊情况,工作人员也只能表示遗憾,由于是租住,并且原有房东是企业。
政府在许可范围内,只能提供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虽然政府也曾争取过,但无奈两户人家都因为自身的原因,无法接受,所以目前只能维持现状。而且政府会继续对大楼进行维护,确保基本的生活条件。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海珠区拆迁户补偿政策
●海珠区拆迁补偿
●海珠区拆迁房
●广州市海珠区拆迁补偿标准
●广州市海珠区拆迁政策
●海珠区拆迁范围
●海珠区拆迁规划
●海珠区拆迁户有补偿吗
投稿:韩悦
来源:头条-三家钉子户联手,逼得大桥绕楼而过,广州钉子户到底有多难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