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拆迁官司打几次啊,上海拆迁纠纷: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上海拆迁官司打几次啊,上海拆迁纠纷
2021年7月中旬的一天,上海奉贤法院第二接待室内一对老夫妇情绪激动,“钱都打到法院账户了还说我们没有付,今天要找你们说个清楚!”
多年官司不断 二审调解后又反转
老姜夫妇与前儿媳安从燕的动迁纠纷官司打了很多年。最终经过上海一中院的二审调解,2020年2月,姜老伯与安从燕达成协议:在10个月内,也就是2020年12月31日之前一次性支付给安从燕房屋折价款30万元。但是协议还约定,如果逾期,则需按照一审判决的金额,即93万元执行。
然而,姜老伯夫妇与安从燕的矛盾没有因为调解协议的达成而烟消云散,无法释怀的老夫妇俩也没有根据约定的期限履行。2021年2 月,安从燕向上海奉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知后觉的姜老伯夫妇接到执行通知后仍然心有不甘,但摄于法律权威,还是准备履行。履行金额却想当然地按照二审调解的金额,将30万元汇入了法院代管款账户。
老姜,现在不是30万的问题了。二审调解书写的很清楚,在规定的期限内你没有履行,现在要按照一审判决支付93万。如果不付,我们将对你夫妻俩名下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如账户余额不足,还将对其他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执行法官王飞宏、法官助理唐桂兰告知姜老伯。
虽然执行法官已经释明相关法律规定,但让姜老伯从履行30万到93万,这让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这个案子经过一审、二审,现在又要按照一审判决93万元的金额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矛盾不但没有消解,反而愈演愈烈,工作确实比较难开展。”
需执行的金额毋庸置疑,但此类家事案件引发的纠纷,如果简单机械地采取强制措施,办案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承办法官觉得案件解决还是得从根源上寻求突破。
孙女的冷漠让矛盾直线升级
除了金额上的成倍增加,更让姜老伯心寒的,是孙女姜依莲的态度。父母离婚时,姜依莲被判跟随父亲生活,但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我这个孙女从小照顾到现在20岁了,她现在要去跟妈妈生活,你说我心里是个滋味吗?”说到这,姜老伯掩面而泣。
随着孙女年龄的增长,经常因琐事跟爷爷奶奶产生矛盾。后来姜依莲搬去跟母亲同住,有时连奶奶的电话也不接了。
经过走访调查了解上述情况,找到了矛盾加剧的根源,承办法官将安从燕、姜依莲母女俩约到法院,试着从亲情角度做一些工作。
那天法官要处理涉案房子的问题,你奶奶说打了7个电话给你没接。他们想用这笔钱为你置办一套房子,但房子买在哪里,是离你爷爷奶奶家近一点,还是离你妈妈近一点,这个问题他们想征求你的意见。”
姜依莲低头不语。
“爷爷奶奶对你的关心关怀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一直希望你能有一个较好的生活条件。你现在长大了,在处理和大人之间的关系中,也不要太生硬。毕竟双方都是你最亲的人,他们都在为你的将来着想。”王飞宏的这番话似乎让姜依莲有所触动。
你想跟妈妈在一起生活,这是你的权利。就是爷爷奶奶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你也不能一刀切的不跟他们联系,要缓和一点。两边都是至亲,都要照顾的到。”
姜依莲点头,“法官我懂你的意思了,爷爷奶奶那边我会处理好的,以后我也会经常回去看他们。”
执行督解员上线 联合调处高效解纷
“如果我们直接用强制手段来执行这个案件,不仅不能化解案件的矛盾,甚至亲情上的矛盾也会加剧。”除了做好当事人工作,王飞宏还根据上海奉贤法院执行督解员制度,联系了当地司法所的执行督解员和村委会调解人员,协助一起做姜老伯一家的工作。
走访过程中,督解员金老师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是看着老姜把孙女一手带大,比较能理解他们“爱孙心切”的心情。既然大家都在为孩子着想,能否从这笔钱中留出一些,供姜依莲读大学用。老姜也能少付一点,你们看如何?
“金老师你说的太对了。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要这个钱也没什么用。我们就是可怜小孙女,10岁时父母离婚,之后又都重新组建了家庭,你说我们不心疼,还有谁会真正关心她?”督解员的说法道出了老姜夫妻俩的心声。
通过数次调解,几度变更和解方案,最终在督解员的调解与执行法官主持下,双方一致同意由姜老伯一方一次性支付安从燕80万元,后姜老伯自动履行完毕。
法官说法:法律不是万能的,强制执行不能修复亲情上的裂痕。此类家事案件纠纷的矛盾化解,除了法院的努力,更需要双方当事人基于亲情基础上的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来源:周到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上海拆迁官司打几次啊多少钱
●上海拆迁官司打几次啊怎么打
●上海拆迁纠纷
●上海拆迁法律
●上海拆迁赔款
●上海拆迁法
●上海拆迁款一般多久到账
●上海拆迁官司打几次啊
投稿:平研
来源:头条-老夫妇和前儿媳打动迁纠纷官司,执行标的为何莫名翻了三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