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招商引资2025,印度计划生育失败了吗, · 梁云风 | 文 首发秦朔朋友圈· 印度人口即将超过中国 最近,印度人口再创新高的新闻在国内互联网上热议。 根据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发布
· 梁云风 | 文 首发秦朔朋友圈·
印度人口即将超过中国
最近,印度人口再创新高的新闻在国内互联网上热议。
根据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3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到2050年,印度人口或将达到16.68亿。
2019年,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印度将在2027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仅仅三年时间,这个时间被提前了四年。这固然有中国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但印度的“穷追猛打”可能才是主要原因。
截至2022年,印度人口为14亿1200万人,虽然仍少于中国的14亿2600万人,但差距已经很小。
目前全球人口为79.42亿人,印度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7.78%,几乎相当于美国、印尼、巴西、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之总和。
中印作为全球排名前二的人口大国,一向被拿来作比较。我做过一个简表,对比中印两国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亿
观察发现,中印两国人口差距于1991年到达顶峰,此后差距逐渐缩小。一方面是1990年代后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得到广泛的推广,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在邓小平南巡后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此后经历了20多年的“起飞”阶段,女性地位大大提升,避孕工具与意识也越来越成熟,再叠加生育成本的激增,中国人口终于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降了下来。
特别是2011年之后十年(2011-2022),中国人口增长了0.79亿,而印度增长了2.3亿,中印之间的人口差距终于拉近到只有1400万,这也是联合国预计2023年印度人口将全面超过中国的原因。
很多人就纳闷了,印度不是在1952年就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吗,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失败了吗?
印度版“计划生育”
印度实施计划生育的时间比中国早多了。
1952年,建国仅五年的印度政府就出台了“全国计划生育政策”(NFPP),绝育成为一种强制性政策。按当时官方的说法,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男人就要绝育,以“消除贫困”为名强化了人口控制计划。
但由于医疗资源、财政和人力限制,该计划的执行并不到位,也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印度总和生育率依然接近6.0。
1966年,印度政府开始把绝育作为工作重点,设定硬指标来促进已婚育龄妇女使用避孕药具。1975年,当时的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决定加大力度实施强制性节育,并将其称之为“国家家庭福利方案”(NFWP),在此期间,警察奉命动员男性公民实施输精管结扎术,政府公务员有动员绝育手术的指标,他们自己也往往要以绝育证书作为升职、分房、带薪休假的凭证。
这次的“绝育运动”持续了19个月之久,共完成绝育手术800多万次。但与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这个数量微乎其微,而且一度引发骚乱,这也成为英吉拉之后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后任政府不得不收缩政策。1980年印度的总和生育率仍高达4.9。
随着人口基数的膨胀,印度政府继续寻求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2000年5月,印度人口跨越10亿大关,执政的印人党政府宣布成立由印度总理担任主席的“国家人口委员会”以推进“二孩政策”。
与中国类似,经济的增长才是最好的“避孕药”,2000年后,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进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印度生育率出现了较快的下降趋势。
根据2020年12月公布的第五次“印度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数据,2019~2020年度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2.2,印度22个邦和联邦属地中有19个生育率已降至 2.0,首次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
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印度的总和生育率是最理想的状态,既避免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抚养成本过大,又得以享受充足的人口红利。
不过,从内部实际情况来看,印度同样面临着人口出生率不均衡等现象。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邦的整体生育率已下降到1.9,但北方邦等部分地区总和生育率仍高达2.7,远高于印度平均水平。
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背后还有复杂的社会阻力和政策盘算。比如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重男轻女传统,导致印度国内女性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度的《世界人口白皮书》显示,近20年的时间内,在全球共1.4亿离奇消失的女性中,有4600万名是印度女孩。在印度女孩是“负资产”,比如出嫁需要给男方高昂的陪嫁彩礼,很多家庭不生男孩不罢休,也导致印度的生育率一直偏高。
此外,因为印度国内宗教原因,特别是印度教与穆斯林教的矛盾,执政的印人党认为,穆斯林教徒的生育率一直高于印度教徒,认为穆斯林群体迟早会通过高生育率挤占印度教徒社群人口空间,因此必须对其生育加以控制。所以很多评论者认为,目前印度在北方邦、阿萨姆邦等区域实行的计划生育,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总体来看,印度的生育率基本得到控制,说印度计划生育政策失败的,有点言过其实,印度实则正面临着人口红利的窗口期。
人口红利还是人口负担?
中国是成功收获人口红利的典型。
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平均年龄在29岁左右),印度能不能复制中国的经验收获人口红利,成为下一个迎来经济飞速增长的大国,也一直被讨论。
根据专家分析,印度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始于2018年,当时,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率开始超过其被养育人口(14岁或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这一状况预计将持续37年,直到2055年。
那么印度有没有可能像中国这样抓住这个窗口期呢?
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口膨胀带来的利益不一定会实现,人口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东亚和拉丁美洲经历了相似的人口变化趋势,时间上也基本差不多,但最后东亚获得了经济成功,而拉美经济发展却不如人意。只有抓住这个“人口机遇”,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源泉才能称得上是“人口红利”。
这说明,人口抚养比下降产生的人口红利,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否获得人口红利并加快经济增长,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年龄人口是否拥有就业所必需的技能,这背后是教育在支撑;二是社会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来吸纳劳动年龄人口。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这两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从教育方面看,印度的基础教育滞后,严重影响劳动者的技能习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印度小学的辍学率曾一度高达73%,到2000年印度推行校园免费午餐后才逐年下降。但印度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有限,2006年,印度小学的生师比达到42 (中国这一数字是18)。
近年来,印度政府实施多项政策促进基础教育,中小学的入学率明显上升,但教育质量提升有限。印度文盲率居高不下,2006年印度成人识字率为63%,文盲率将近40%(同期中国这一数字为9%)。而中国对文盲的定义是不能识别1500个汉字,印度的定义是不能用本土的方言写自己的名字,所以业界大多认为,印度文盲率是被低估的。
彭博社称,印度许多公司已经出现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根据印度一项全国抽样调查的结果,印度18~24岁的劳动力中只有1/4完成了中学或高中的学业,缺乏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此外,印度女性因为社会地位低下,实际的文盲率会更高,也严重影响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
从就业方面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加速,特别是印度1991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达到6%~8%。不过,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非农业部门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以分流已经过度拥挤的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像中国在江浙沪沿海地区,有那么多的制造业能够转移农民工。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如IT、银行、软件、通讯等,大多属于技能和技术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其对雇员的要求与印度大量存在的文盲和半文盲劳动力严重不匹配,很难大量吸收就业人口。
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2/3的适龄劳动力人口目前处于有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状态。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的21世纪初,劳动力参与率达到80%,当时全球平均水平不过60%,几乎是印度43%的两倍,而到目前,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印度这一数字更是降至40%。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1/5的印度女性有工作。
所以从整体上看,印度失败的不是生育政策,而是教育、健康、社会政策。从目前来看,印度似乎也陷入了我们此前的困扰中——如果不控制人口数量,社会经济的发展消化不了这么庞大的就业人口,印度必然陷入“未富先老”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如果这个时候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又会快速陷入“低生育陷阱”中。
两头都是“陷阱”,印度还是选择了控制人口。印度总理莫迪在2021年表示,“人口爆炸”可能给下一代带来诸多“新危机”,政府将人口作为“全国优先考虑”的问题处理,他还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和各个邦的政府都要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印度与中国,殊途不同归
印度与中国实则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人口发展,都不在一个阶段上。
从人口的角度看,中国正在经历人口快速下降的阶段,即将负增长;但印度人口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上升,中国人口进程至少比印度快了10~15年。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中国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进城运动”即将完成,人口城镇化已经达到了65%左右。但印度的“进城运动”才刚刚开始。
1980年,印度城市化率约为25%,中国约为20%;1987年,印度城市化率为24.8%,中国为24.2%,两国的城市化率非常接近;但今天,30多年过去了,印度的城市化率也只有35%左右。
中国此前成功的经验可以归功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中低端制造业,但这也是以中国良好的教育基础以及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极大改善了绝大多数人口的教育和健康状况,由此大力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劳动力为前提的。
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成了承接中国产业最多的国家。即使是南亚,孟加拉的竞争力也比印度强,孟加拉对招商引资的热情很高,为了拉来投资各种免税政策都用上,相比较而言,印度喜欢对外资企业收重税,喜欢在用电、工业用地等方面卡外企。
中国目前在夯实制造业的同时,正在加大力度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这也与印度当前的工业化程度不在一个阶段。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人口优势的客观存在,也给了印度更大的腾挪空间,看轻印度的发展潜力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好处。
对我们来说,虽然人口整体增速下降,但我们并未失去人口红利优势,只是我们需要在城市化、户籍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法治水平,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努力,我们的人口红利优势也将继续发挥作用。印度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可以回看过去的自己,也可以警醒今天的自己。
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以温和的方式倡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该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1941年到1951年十年内,印度人口年增长率均控制在1.3%以下,政府规划人员乐观地相信未来的人口增长率会与这一数据持平。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并没有进一步鼓励计生用品的使用以及家庭规模的控制。7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出生率,但是到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国家。迄今为止,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目前印度有四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如马哈拉施特拉邦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之一,马哈拉施特拉邦目前拥有9300万人口。从2001年5月起,该邦政府工作人员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印度是一个种姓制度的国家,因此会出现许多外国人不能理解的现象。当地的女性地位也并不高,在出嫁时,有的女人还要出嫁妆钱,甚至结婚的开销都是女方家里出。在结婚以后,一个家庭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多。众所周知,印度也算是一个人口大国,已突破13亿。人口多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会导致失业人口过多。然而,印度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原因是什么?第一点,是因为印度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依靠科学技术,而是靠劳动力。只有人口多了,廉价的劳动力才会优势。才能吸引不少各国到当地去投资设厂。另外,也需要人口去进行劳作和耕地,劳动力对于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所以,印度为了经济,也有自己的考量。第二点,印度的法制不健全,阶级等级很鲜明,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有着不同的地位,受到的待遇差别也很大。只有上层的贵族人们,才能过上比较安逸舒适的生活,而处在底层的民众,只好用不断的生孩子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撑起一个家庭的开销。甚至有的家庭会为了能够生出男孩,不断的生育。第三点,宗教信仰也让计划生育这一政策难以实行,印度人认为女性只要一怀孕,就不能堕胎。觉得这会折寿、损阴德。还会“影响”到男女之间的感情以及事业和健康。另外,宗教还鼓励她们多生育。这些教派都不希望自身的人口数量减少,这样一来就会比其它宗教比下去,处于劣势了。实际上,印度也曾经实行过计划生育,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之一,在1952年,就已经提出了要进行节制生育。当时出现不少奖励政策,比如说在职的人员家庭中有独生子女,那么可以在住房上获得比较好的待遇,甚至向绝育的国民赠送自行车。只是因为由于各种原因,再加上引起了民愤,就没有再进行下去了。从根本上来说,要想让计划生育能顺利实行,还得从他们的观念上去改变。如何才能让他们接受这一项政策,是一个难题。等到人们认为确实没必要多生孩子之后,或许这个问题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只能说,在印度人的心中,多生孩子这个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再祛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三条 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法律分析:除了中国,印度,韩国,印尼,越南等国家也实施过计划生育。每个国家的计生政策在细节上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控制人口。1、其中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推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印度从1951年开始就推行计划生育,但是并没有采取强制性的措施。2、韩国的计划生育并没有中国的计划生育如此的激进和强制,韩国计划生育整体来说是温和的,以经济为手段,以法律为导向促进韩国人降低生育率,例如免费的节育,政府的宣导,免费的避孕产品,人工流产合法化等等,从节育手段上来说,中韩差不多的,不管是避孕套的发放还是对女性放环。3、印尼人口政策核心是推行家庭生育计划。印尼政府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先在爪哇和巴厘两个人口最稠密的岛屿进行家庭生育计划的试点,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公元1973—1977)期间,逐渐推广到西齐、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等十个省、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家庭生育计划推广到其他11个省份,普及全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三条 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法律分析:
为了鼓励民众进行计划生育,政府出台了许多奖励政策,比如独生子女在职人员家庭可在住房上得到较好待遇,做绝育最多的村子可优先获得饮水、灌溉和更多的福利保健,对“晚”生“稀”生的妇女给予现金奖励,向做绝育的国民赠送自行车,为绝育的男子办理持枪执照等。印度也制定了一些惩罚措施。然而多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很少起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法律分析:为了鼓励民众进行计划生育,政府出台了许多奖励政策,比如独生子女在职人员家庭可在住房上得到较好待遇,做绝育最多的村子可优先获得饮水、灌溉和更多的福利保健,对“晚”生“稀”生的妇女给予现金奖励,向做绝育的国民赠送自行车,为绝育的男子办理持枪执照等。印度也制定了一些惩罚措施。然而多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很少起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法律分析:
计划生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是:大大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由于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导致没有上户口,享受不了公民应有的权利,以及现在社会老龄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法律依据: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江浙招商引资经验
●江浙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浙江 招商引资
●江浙招商引资项目名单
●浙江招商政策
●江苏招商引资
●浙江省招商引资客商接待标准
●各省招商引资
●浙江招商局
●浙江招商引资网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江浙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江苏招商引资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陈诗
内容审核:李娜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