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法律分析:1 缺少人文关怀和城市意蕴城市的功能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最初的城市只具备居住和防御功能,随着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又变成了供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居民点。工业革
法律分析:
1.缺少人文关怀和城市意蕴
城市的功能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最初的城市只具备居住和防御功能,随着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又变成了供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居民点。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各类型城市也不断出现,城市的功能不管怎样增加,居住始终是最基本的功能。因此,任何规划都必须将居住这一性质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相比国外的城市,我国在城市设计上处于落后和被动的地位,总是出了问题再去进行修改,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用发展起来的经济去治疗城市疾病。现在越是发达的城市,居民之间有效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城市被一座座冰冷的高楼大厦取代,千篇一律的城市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城市的特征和韵味所在,理想的空间应该是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凝结在城市建筑中,让每个看到这些建筑的人都能驻足停留来品味这座城市的历史。
2.城市建设不够细腻,缺少对情感的注入
一座城市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意象,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北京的故宫等,应该有承载着城市历时和记忆的意象存在。城市除了整体性之外,在建筑立面、街道空间营造、景观节点、公共设施设计等方面都应该独具匠心,让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值得细细品尝,如果把中国大部分城市比作一道菜,都是荤菜,吃多了,看久了便会觉得乏味,唯有清淡的素菜和这道菜背后的故事才能在每次品尝时有不同的感觉,城市给人的意象应该是这种状态。
3.因势资源在城市的集聚导致的阶层分化愈发严重
4.乡村地区活力值降低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原本从事耕种的青壮年都流入到城市,乡村农田荒废,人烟稀少,文化传承也逐渐中断,乡村文化意识也逐渐在农村年青一代消亡,乡村,这个乡愁集聚的最后港湾也将逐渐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5.建设用地蔓延,面临增长极限
城市城镇化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剧增。新区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农用地,导致城市呈现圈层式发展轨迹。然而城市的用地始终是有限的,如果继续坚持粗放型发展模式,之后城市的的功能将因为土地的急缺而得不到实现,以苏州为例,苏州GDP每增长1%便要消耗4000亩土地,按照GDP年增长14%的速度,在2020年苏州可利用土地将会被耗竭。
6.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7.资源消耗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
现在城市掀起了城市更新、城市微更新、城市双休等运动,表明过去我国的发展模式表现出不远见性、性价比不高等特点,可以预料,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乡村规划和城市微更新将是主要的规划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法律分析: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人口、地形、交通、资源和政策等,在政策的激励下,各种产业发展起来,拉动人均收入,提高城市化水平。
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一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
第二篇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法律分析:
区域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 关于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书中认为:一是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在地理条件上占据先天发展优势。. 二是历史原因,几千年来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一直作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存在。. 三是政策原因,一定时期内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抑制了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也扩大了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差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h3>四、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法律问题法律分析: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人口、地形、交通、资源和政策等,在政策的激励下,各种产业发展起来,拉动人均收入,提高城市化水平。
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一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
第二篇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方法
●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问题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城镇化后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城中村改造的补偿标准:今日房屋拆迁补偿规定更新
●农村拆迁和城市拆迁谁划算?农村城镇化改革,面临房屋拆迁,拆迁补偿是选择房屋还是钱:今日在线房屋拆迁、征收法律咨询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思考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思考:今日在线强拆评估法律咨询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思考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思考:今日在线强拆评估法律咨询
●农村如果城镇化宅基地怎么办?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宅基地拆迁与安置情况调查:今日在线强拆评估法律咨询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出炉,新型城镇化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城镇人口达到2800万人:今日土地拆迁,征收政策转载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出炉,新型城镇化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城镇人口达到2800万人:今日土地拆迁,征收政策转载
内容审核:赵正群律师
来源:头条-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