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 环保拆迁 集体土地 企业 国有土地 强拆维权 工程占地 农田征收
电       话: 400-1598098 咨询热线: 13811117637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 发布时间:

    2025-05-08 09:14:02
  • 作者:

    圣运律师
  • 字体大小

    []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  为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2025年《广告法》对广告用语进行了进一步严格规定,明确禁止使用夸大、虚假、误导性词汇。以下是2025年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 ● 圣运推荐: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 ● 圣运推荐: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 ● 圣运推荐: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

      为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2025年《广告法》对广告用语进行了进一步严格规定,明确禁止使用夸大、虚假、误导性词汇。以下是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的主要规定:

      1、绝对化用语

      禁止使用绝对化用语,如:

      “最高级”类词汇:最(最佳、最优秀、最先进、最受欢迎等);

      “唯一”类词汇:独家、独一无二、仅此一家等;

      “第一”类词汇:全国第一、全球领先、行业之首等。

      2、虚假承诺类用语

      禁止使用无法证实或虚假承诺的词汇,如:

      100%有效、彻底根治、永不复发、零风险等;

      包治百病、无效退款(无明确退款机制)等。

      3、误导性用语

      禁止使用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的词汇,如:

      国家级、政府指定、特供、专供等;

      免费(实际隐含附加条件)、限量抢购(无实际限量)等。

      4、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禁用词

      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中禁止使用以下词汇:

      治愈率、有效率、康复率等未经科学验证的数据;

      神奇、特效、祖传秘方等夸大疗效的词汇;

      安全无副作用、绝对安全等误导性描述。

      5、投资理财类广告禁用词

      投资理财类广告中禁止使用以下词汇:

      稳赚不赔、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息等;

      官方合作、政府背景等虚假背书词汇。

      6、教育培训类广告禁用词

      教育培训类广告中禁止使用以下词汇:

      ** guaranteed**、100%通过率、包就业等;

      最权威、最专业、最受欢迎等夸大宣传词汇。

      2025年广告法的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对广告用语的监管,旨在营造健康、诚信的广告环境。广告主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使用禁用词汇,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合法、合规。

      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

      在广告宣传中,使用禁用词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广告法》对此制定了详尽且严格的处罚规则。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若广告中出现国家禁用词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责令相关主体立即停止发布该广告。例如,某化妆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宣称产品具有 “顶级”“独一无二” 等禁用词汇,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会被要求即刻停止广告投放。

      除责令停发广告外,广告主还需在相应范围内消除不良影响。这意味着广告主可能需要通过发布声明、在相同渠道澄清等方式,减少因违规广告给消费者和市场带来的误导。若该化妆品公司此前通过线上平台、线下门店海报等多种渠道投放了含有禁用词的广告,那么它就需要在这些相同渠道发布消除影响的信息。

      在罚款方面,若广告费用能够明确计算,广告主将被处以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假设该化妆品公司此次违规广告投入费用为 10 万元,那么罚款金额将在 30 万元至 50 万元之间。若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例如一些小型商家,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等低成本渠道自行发布违规广告,难以准确核算广告费用,一旦查实违规,就可能面临至少二十万元的罚款。

      如果情节严重,除了高额罚款外,还可能吊销营业执照,并且广告审查机关将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比如一家企业多次使用禁用词汇发布广告,或者其违规广告造成了重大的社会不良影响或严重误导消费者,就可能面临这些更为严厉的处罚。

      对于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而言,若明知广告中存在禁用词汇仍进行制作、代理或发布,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同样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例如某知名广告公司为客户制作并投放了含有禁用词的广告,即使该广告公司并非广告主,但由于其在广告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会受到相应处罚,不仅会没收其从该广告业务中获取的费用,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以及丧失相关经营资质的风险。

      网络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规则与法律监管并行

      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也存在诸多国家禁用词汇,涵盖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歧视性语言、宣扬邪教迷信等多个类别。以抖音平台为例,其规定不得使用 “装逼”“草泥马” 等不文明用语,以及 “性生活”“性交” 等淫秽色情词汇,还有 “杀戮”“砍杀” 等宣扬暴力的用语。

      当用户违反这些规定时,平台首先会依据自身规则进行处理。一般而言,对于轻微违规行为,平台可能会对账号进行警告,提醒用户注意言辞规范。比如用户在评论区偶尔使用了一个不文明用语,平台可能会弹出警告通知,告知用户该行为违反平台规定,若再次违规将面临更严重处罚。

      对于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平台会限制账号的部分功能。例如,若用户多次发布含有暴力、恐怖内容的词汇,平台可能会限制其账号的评论、转发功能,使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参与互动。更严重的情况下,平台将直接封禁账号,使其无法再在该平台进行任何操作。若用户持续发布大量宣扬邪教迷信的禁用词汇内容,平台极有可能直接永久封禁该账号。

      同时,若用户的违规行为情节恶劣,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平台还会配合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将相关证据提交给执法机关,由执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若用户在网络平台上使用禁用词汇煽动他人实施暴力行为,这种行为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执法机关将依法对其进行传唤、调查,若证据确凿,将面临相应的治安处罚或刑事处罚,如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

      其他领域:多法协同保障用语规范

      在一些特定行业,如食品、药品、金融等,也有专门针对禁用词汇的规定。在食品广告中,依据《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不得使用 “国家免检产品” 字样和图案,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可以替代母乳等。若食品企业违反这些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止发布违规广告,进行整改,并可能处以罚款等处罚措施。

      在药品领域,对于药品功效宣传等方面有严格的词汇限制,禁止夸大疗效等虚假宣传词汇。若药品广告中使用了禁用词汇,不仅广告会被责令停止发布,药企还可能面临罚款、暂停药品生产销售资格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例如药企在广告中宣称其药品能 “根治” 某种疑难杂症,而实际上并无科学依据支持,这种行为就严重违反了药品广告的禁用词汇规定。

      金融行业同样如此,像 “100% 本息保障”“无风险”“稳赚” 等对未来收益作出保证性承诺的词语被严格禁止使用。金融机构若违反规定使用这些禁用词汇进行宣传,金融监管部门将对其进行处罚,包括责令改正、罚款、限制业务范围等。比如某 P2P 平台在宣传中使用 “无风险,年化收益率 15%” 等词汇吸引投资者,监管部门一旦查实,会立即要求平台停止违规宣传,退还投资者本金及利息(若有违规吸收资金情况),并对平台处以高额罚款,若平台负责人存在故意欺诈等行为,还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违反广告法禁用词汇怎么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处理违反禁用词汇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旨在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免受虚假或误导性广告的侵害。当广告使用禁用词汇时,就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赔偿是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根据广告费用的不同情况进行罚款。虽然这里主要提及的是罚款,但在实际情况中,消费者因受到含有禁用词汇广告的误导而遭受损失时,广告主同样需要进行赔偿。

      赔偿情形及方式

      对消费者的赔偿

      当消费者因看到含有禁用词汇的广告而购买了商品或服务,并因此遭受了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主进行赔偿。例如,广告中使用了“最佳”“顶级”等极限词汇来夸大产品性能,消费者基于此购买了产品,但实际使用效果与广告宣传不符,导致消费者经济上的损失,如产品无法正常使用、维修成本增加等。此时,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广告主承担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责任。赔偿的范围可能包括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费用、因使用该商品或服务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如交通费、误工费等。

      行政赔偿及处罚

      除了对消费者的赔偿,违反广告法禁用词汇还会面临行政赔偿及处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根据广告费用的情况进行罚款。如果广告费用能够明确计算,通常会处以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若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罚款金额将不低于二十万元,最高可达一百万元。对于在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罚款金额会更高,甚至可能达到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并且可能会吊销营业执照。广告审查机关还会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并在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避免赔偿的建议

      为了避免因违反广告法禁用词汇而导致的赔偿问题,企业在制作广告时应加强对广告法的学习和了解,建立严格的广告审核机制。广告文案在发布前,应由专业的法律人员或熟悉广告法的人员进行审核,确保不使用禁用词汇。同时,企业应注重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过度夸大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效果。可以通过客观的数据、用户评价等方式来展示产品的优势,提高广告的可信度。

      违反广告法禁用词汇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企业和广告从业者应当高度重视广告法的规定,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而消费者在遇到含有禁用词汇的广告时,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北京圣运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是什么

    2020年广告法禁用词汇

    2015广告法禁用词汇

    2021广告法禁用词查询

    2020广告法禁用词汇列表

    新广告法禁用词2020什么时候开始

    新广告法禁用词2020什么时候开始

    2020年广告法禁用词汇

    2020新广告法禁用词50例归纳五点

    2015年广告法禁用词

    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的

    违禁用语

    国家禁用词语

    违反国家禁令,犯什么罪

    国家禁用词都有哪些

    2021国家最新禁用词汇

    禁用词汇是指

    违反禁令英语

    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

    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呢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为您推荐与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违反国家禁用词汇怎么处罚: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来源:中国法院网-2025年广告法禁用词汇最新规定,2020广告法禁用词汇列表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电话:400-1598098    邮箱:syls@bjshen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甲40号二十一世纪大厦3层

    拆迁律师  征地律师  征地拆迁补偿  版权所有 ©2015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京ICP备11044403号